2021年03月02日发布 | 1930阅读

MCA轻度狭窄斑块导致豆纹动脉大范围渐进性梗死

陈红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临床资料

基本信息

男,48岁。

主诉

反复发作性言语含糊、右侧肢体无力1日。

现病史

2019-10-1早晨8时突发言语含糊和右侧肢体无力,发音困难,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持续1分钟后能完全缓解,未予以重视;当日上午11时和中午13时再次发作,形式同前。遂到我院急诊,头颅CT:左侧基底节梗死;收入神经科病房。



既往史

糖尿病2年;吸烟20余年,每天20支。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右侧鼻唇沟较对侧浅,右侧肢体轻瘫试验(+)。


影像学评估


多模式CT

2019-10-1 12:44



△2019-10-1头颅CT平扫:左侧壳核前部低密度梗死灶



△2019-10-1头颅CTA:左侧MCA主干局部轻度狭窄(橙箭)



△2019-10-1 CTP:整个左侧壳核区域TTP显著延长(白箭),CBV(红弯箭)和CBF(白弯箭)显著降低


MRI

2019-10-8



△2019-10-8 T2WI:左侧壳核前部和尾状核头部梗死



△2019-10-8 3D-TOF-MRA:左侧MCA主干局部轻度狭窄(橙箭)


管壁高分辨MRI

2019-10-11



△2019-10-11 T2WI:左侧壳核后部为2019-10-8后新发生的梗死(橙箭)





△2019-10-11,与左侧MCA主干长轴平行的横断扫描(T2WI,T1WI平扫+增强):左侧MCA主干后壁可见条状强化斑块影(橙箭)




△2019-10-11,T1-SPACE增强扫描,垂直于左侧MCA主干的矢状位重建和平行于左侧MCA主干的冠状位重建图像:强化斑块位于左侧MCA主干的后上部(橙箭)


患者住院期间予以抗血小板、他汀、降糖等治疗。


住院期间病情稳定,无加重


出院NIHSS:1。


简要评析


1.此患者渐进性梗死依据:


发病4个多小时CT平扫即可见左侧壳核前部显著低密度,表明此次发作之前该部位已经存在无症状梗死,发病第8天MRI于左侧壳核部位未发现软化灶,提示上述发病前无症状梗死为新近梗死。


与起病第8天MRI比较,发病第11天MRI又于左侧壳核后部检测到新的梗死灶。


2.本病例的病理机制考虑是:左侧MCA主干斑块闭塞外侧豆纹动脉开口


3.MCA主干斑块阻塞豆纹动脉开口所致梗死直径一般不超过2cm;然而此患者最终梗死范围较大,累及整个壳核和部分尾状核,CTP也提示整个左侧壳核显著低灌注,推测可能机制是:

斑块范围大,同时累及多条临近的豆纹动脉;


多条豆纹动脉共干,而MCA斑块累及此共干血管开口。


4.管壁高分辨MRI显示不稳定强化斑块位于MCA主干后、上部,而外侧豆纹动脉亦是起始于MCA管壁的此位置,该部位斑块容易导致豆纹动脉梗死;因此,管壁高分辨MRI结果为明确本病例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本病例另一特殊之处是,虽然住院期间影像学提示梗死灶进展扩大,但其症状未有加重,考虑与进展梗死灶为非关键部位有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