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3日发布 | 2379阅读

齐鲁医院江玉泉教授团队:脊髓纵裂畸形手术病例分享

江玉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周旭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在胚胎时期,由于脊髓或者椎管发育畸形,使脊髓分裂为左右两部分,称为脊髓纵裂畸形。多见于婴幼儿和少年,偶见于成年人,发生率很低。临床上可无明显症状,但部分患者伴有脊髓栓系综合征,表现为下肢感觉、运动、发育障碍及疼痛,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江玉泉王磊周旭东团队近日完成一例脊髓纵裂畸形手术治疗病例,现将病例资料整理汇总,请各位同道指正。


病例介绍


患儿王某某,女,2岁2月。


主诉:发现下肢不等长伴右下肢细8月余。


查体:脊柱轻度侧弯,右下肢较左下肢短1.5cm,右侧腓肠肌萎缩,右足外翻畸形,右下肢肌张力增高,膝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


胸10及以下水平脊髓形态失常,分裂为左右两半。骶管扩大,脊髓低位,圆锥位于腰4水平。


轴位磁共振显示:脊髓分裂为左右两半,右侧较左侧纤细。


冠状位CT重建示:脊柱轻度侧弯,椎管内未见明显骨性纵膈。


全脊柱三维CT重建示:胸12-腰1左侧椎板融合,胸12-腰1、腰4-5及骶椎隐裂。


术前诊断:
1. 脊髓纵裂畸形
2. 脊髓栓系综合征
3. 脊柱裂

手术方式:终丝切断+脊髓纵裂探查+椎板回置术。


术中过程


切口:胸10-腰5;显露:胸11-腰4椎板及棘突;磨钻取下,显露胸11-腰4硬膜。


纵形打开硬膜,于胸11水平见脊髓分为左右两束,共用一个硬脊膜囊。两束之见未探及骨性及纤维性分隔,但有大量纤维性小梁连接在两束脊髓及脊髓与硬膜之间。


将纤维小梁仔细分离切断,充分游离脊髓。


探查脊髓下端,电生理监测下确认终丝(位于左侧半脊髓末端)。


电灼后切断。


探查右侧半脊髓,见一粗大纤维束(疑似右侧半脊髓的独立终丝),将脊髓粘连于硬脊膜右侧。


电生理监测下将其电灼切断。


切断后,脊髓末端明显上移。


患儿术后顺利出院,目前随访中。


讨论

· 定义:脊髓纵裂畸形(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

· 先天性神经管畸形。

· 1837年Ollivier d'Angers最早将这种畸形命名为diastematomyelia。

· 1992年Dachling Pang提出术语“脊髓纵裂畸形”,简称“脊髓纵裂”。

· SCM可被视为脊髓发育不良和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栓系。

· 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

· 常见于下胸段和腰段,少见于上胸段,罕见于颈椎和腰骶段。


分型:

· I型:两侧半脊髓各自有着独立的硬脊膜囊,中间有坚硬的骨性或软骨性分隔并且位于硬膜外,40%。
· II型:两个半脊髓包含在一个硬膜囊内,中间有纤维分隔,60%。

临床表现


▲▲▲
首次就诊患者多为儿童,多见于女童。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01

皮肤异常表现


常见皮征有腰背部长毛,色素沉着、浅凹、皮毛窦、毛细血管瘤或皮下脂肪瘤等。

02

下肢症状


最多最早出现,特点与SCM两侧半脊髓是否对称密切相。


不对称的脊髓纵裂常导致细小脊髓侧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该侧下肢变细、短小、足踝畸形,可伴有麻木疼痛。


而两侧半脊髓对称者,则下肢症状较轻微或不出现。

03

脊柱侧弯


发生率高达60%,多发于两侧半脊髓不对称的脊髓纵裂。


由于脊髓细小一侧的下肢短小,引起骨盆倾斜、代偿性脊柱侧弯;或者因纵裂处脊髓拴系引起脊髓损害、脊柱两侧肌力不平衡,从而导致脊柱侧弯。


SCM常伴发椎体畸形,也可引起脊柱侧弯。

04

腰腿痛


两侧半脊髓对称的SCM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且临床表现常两侧对称。


脊髓空洞引起一侧或两侧的腰腿痛。

05

圆锥栓系症状


较少较晚较轻,主要见于大龄儿童和成人,表现为便秘、大便间隔天数延长、尿频尿急、遗尿等。


纵裂分隔物位置越高、圆锥低位的程度越小,则发生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的概率越小、时间越晚、症状越轻。



症状的不典型性


▲▲▲

· 单一或组合出现。

· 譬如SCM的首发症状仅表现为脊柱侧弯,有些患者常常先去骨科就诊,有的只是被诊断为“马蹄内翻足”、“特发性脊柱侧弯”,被做了骨科矫形手术,而漏诊漏治SCM。

· 患儿年龄越大,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和骨科畸形者越多。

· 儿童SCM更加容易出现下肢和脊柱畸形、下肢无力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

· 成人常以腰疼及下肢疼痛为主诉。

· 经影像学确诊的Ⅱ型SCM患者中,少部分患者无症状。


治疗原则与策略:手术解除栓系。


I型SCM

参照隐性脊柱裂伴脊髓栓系执行。


儿童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解除纵裂处脊髓栓系。


成年患者
若无症状或近年来病情稳定,不必手术、继续观察;


若有腰腿痛或病情有恶化趋势者,则应手术治疗以解除疼痛、阻止或延缓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


下肢症状呈加重趋势时,则考虑可能为纵裂处栓系所致,需手术解除。

II型SCM

存争议,多数持较积极态度。


儿童患者
手术指征:1. 有脊髓栓系症状;2. MRI显示有纤维系带或有脊髓空洞或圆锥低位。


无手术指征者,密切随访观察小儿下肢形态、功能及尿便功能等状况。


成人患者手术指征同I型SCM。

预后与随访


▲▲▲

· 早期手术效果良好,症状轻治疗早者效果更好。

· 对于疼痛症状缓解最为理想。

· 其余症状如下肢无力、二便异常、脊柱侧弯、下肢畸形等,术后也多可达到稳定或部分缓解。

· 对于双侧脊髓不等粗、脊髓较细一侧者,手术治疗不能明显改善该侧下肢仍然细小的问题,但可延缓其加重趋势。


病因探讨


▲▲▲

· Pang的胚胎形成统一学说。

· SCM发生于胚胎第3-4周原始神经管闭合期。

· 致病因素主要有叶酸缺乏或代谢异常、病毒感染、理化因素或基因变异等。

· 包括脊髓纵裂畸形在内的多种神经管闭合不全畸形(脊髓栓系,腰骶部脂肪瘤,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与孕前及孕期叶酸摄入不足有关。


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


▲▲▲

· 追问病史,患儿母亲孕期进行了叶酸补充(正常是孕前+早孕期3个月口服叶酸0.4mg/日,共6个月,该孕妇孕前未补充叶酸,早孕期50天时开始口服叶酸,0.4mg/日),但患儿仍发生神经管畸形,考虑与叶酸利用能力差异有关。

· 叶酸利用能力由基因决定,常见的叶酸基因变异位点为MTHFR基因、MTRR基因,变异后叶酸代谢能力下降,而叶酸补充剂量应依据基因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 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并发布《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明确提出“科学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患儿母亲基因检测显示:叶酸代谢三个关键位点有一个发生了突变,评估风险为低度。


具体风险等级评估及叶酸补充方案见下图,供参考。


专家简介

江玉泉,医学博士,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博士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神经脊髓脊柱,颅内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山东省神经脊柱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疼痛学会及山东省激光神经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脊髓脊柱专业组副组长,山东省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协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人。


王磊,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擅长颅脑及脊柱脊髓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任山东省老年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疼痛学会神经脊柱脊髓外科医师分会常委。获得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两项。


周旭东,神经外科学博士,2009年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李新钢教授。同年进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修学习脊髓脊柱神经外科,学成后进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髓脊柱神经外科专业组。擅长脑肿瘤,脑出血,颅脑外伤,尤其是颅颈交界区畸形,脊髓空洞症,颈椎病,腰椎病,脊柱外伤,椎管内肿瘤,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脊柱脊髓医师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脊柱脊髓医师分会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秘书。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