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30日发布 | 9584阅读

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中国多中心长时程低温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成果

江基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月29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团队题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伴有恶性颅高压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论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牵头组织国内14家医院颅脑创伤中心参加,历时8年完成了一项临床循证医学研究。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从2946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302例重型颅脑创伤病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长时程亚低温组(35℃左右,5天)或常温组(37℃)。随访6个月病人预后、颅内压、并发症、住院时间等重要指标。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58.69%、常温组48.12% (p=0.081)。进一步研究发现: 长时程亚低温能显著提高颅内压≥30mmHg重型颅脑创伤病人预后良好率,亚低温组为60.82%、常温组为42.71%(P=0.018)。


结论:


该发现结果表明:35℃长时程低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恶性颅高压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但是,并不能显著改善所有重型颅脑创伤预后。另外,5天35℃长时程低温治疗不增加严重并发症。


由于严重脑挫裂伤脑疝病人颅高压通常维持1周甚至更长,欧美国家采用2日短时程低温治疗方案、经常出现复温过程中颅内压再次升高现象、并明显影响低温治疗效果。江基尧教授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长时程低温概念,并成功建立了安全稳定的长时程低温治疗临床技术方案。该研究是全球第一个完成的长时程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临床精准采用亚低温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证据。


中国颅脑创伤患者每年新增数十万人,重型颅脑创伤病人死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损失和负担。江基尧教授带领中国颅脑创伤团队致力于中国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技术和临床循证医学研究。


· 2008年以来,牵头制定13个中国颅脑创伤《专家共识》和《指南》。

· 2019年2月,《柳叶刀神经病学》封面论文形式刊登他作为唯一通讯作者的《中国颅脑创伤》长篇系列报道,首次详细展示了近20年中国颅脑创伤的基本特征,全面展示了中国颅脑创伤临床救治和研究进步与不足以及努力方向。

· 2020年7月,《柳叶刀神经病学》再次以封面论著形式发表他作为唯一通讯作者的中国颅脑创伤大数据注册队列研究成果。



今天,柳叶刀子刊《临床医学》在线发表他和他的团队关于中国低温临床研究成果。国际神经创伤协会前主席Andrew Maas教授通过视频祝贺中国长时程低温研究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对于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江基尧教授指出,中国的重型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水平已经赶上欧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临床循证医学研究比较薄弱,很少中国临床研究证据改变欧美国家颅脑创伤救治《指南》、《专家共识》。他非常期待更多的中国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能改变欧美国家和全球颅脑创伤救治指南,提高中国颅脑创伤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地位,也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和全球颅脑创伤救治的规范化和精准化、降低重型颅脑创伤病人死残率做出更大贡献。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共同通讯作者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国一教授。论文第一作者是仁济医院惠纪元博士,共同第一作者是仁济医院冯军峰、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神经重症科涂悦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张维拓博士。该项目得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首批临床研究项目、上海市高原高峰计划资助。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