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发布 | 1.2万阅读
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颞肌的重建

胡永珍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颅骨缺损不但引起头颅外观,还易造成并加重多方面的神经功能的损害,所以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要尽量行颅骨修补术。但颅骨修补术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人造成精神及经济上的巨大负担。所以如何尽快恢复患者颅骨缺损导致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在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中采用颞肌重建的方法,不但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恢复,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颅骨修补的优点

在神经外科手术后适当时间行颅骨修补,不但可以起到美容和机械保护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有研究表明,颅骨修补术后可改善脑血流,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使颅骨修补的临近脑组织血流量增加15%~30%。


修补术后不仅使静脉回流加快, 而且使脑脊液循环速度增加1倍。术后可以松解硬膜与皮瓣及骨窗边缘的粘连,解除其对脑组织表面血管的牵拉、扭曲和压迫。从而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另外解除硬膜与皮瓣、大脑皮质间的瘢痕对颅腔的直接压迫。去骨瓣减压时间越长、骨窗越大、修补前上述压迫症状越明显。所以大范围颅骨缺损早期成形术对改善神经功能的意义重大。

颅骨修补的手术指征

(1) 颅骨缺损大于直径3cm者; (2) 缺损部位有碍美观;(3) 引起长期头昏、头痛等症状难以缓解者; (4) 脑膜-脑瘢痕形成伴发癫痫者 (需同时行痫灶切除术);(5) 严重精神负担影响工作与生活者。


全身情况差、神经缺损严重、不能自理生活者;或缺损区头皮菲薄有大片瘢痕者, 局部凹陷不能膨起者, 勿急于修补。

手术时机及材料选择

一般认为术后3-5个月为修补最佳时间。对于颅脑损伤后发生颅内、外感染的患者,颅骨修补术必须在感染治愈1年以上。


近年有学者认为,术后如无伤口感染情况,1个月后可行修补手术。


修补材料的选择,理论上自体骨最为理想,但临床应用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钛网、PEEK材料已逐渐取代其他修补材料。特别是钛网数字化成形技术的发展,使颅骨塑型有了科学而客观的依据 (CT三维成型),达到造型个性化,符合颅骨缺损部的生理曲度,固定牢靠,美观大方,使塑形手术简单方便。

颞肌重建的意义

在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肌肉发挥其正常作用必须具备3个条件:正常收缩的肌肉、起点及止点的健全。颅骨缺损的患者由于第1期手术多以减压为目的,导致绝大部分患者的颞肌止点不健全,使患者患侧颞肌收缩无力、颞肌萎缩、局部头皮凹陷。


颞肌外修补是将钛网直接覆盖在颞肌筋膜及肌肉上面,颞肌远处附着于硬脑膜,无固定附着处,也就是颞肌的止点不健全,导致颞肌收缩无力引起咀嚼无力、颞肌萎缩、局部头皮凹陷。在下颌运动中,颞肌负责提下颌向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位于翼窝处的肌束,因此颞肌长期卡压会导致咬合力下降,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及咀嚼受限等问题。


颞肌在钛网边缘反复摩擦,造成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甚至形成局部包块,同时因颞肌处于钛网下,局部外观饱满度不够,影响美观。颞肌翼窝处钛网无法紧贴颅骨,固定不牢靠,术后由于颞肌的反复运动,牵拉导致螺钉脱落,钛网松动。颞肌的反复运动可能将力量传导至脑膜,进而影响大脑皮质,导致癫痫发作等不良后果。


而颞肌下修补是将颞肌沿硬脑膜外组织分离,充分显露颅骨缺损区,钛网修剪塑性后覆盖缺损区固定后,将颞肌筋膜和肌肉呈扇形紧贴钛网,间断缝合颞肌筋膜和肌肉周边缘于钛网外面,颞肌的止点附着于固定的钛网上,相当于重建了颞肌的止点,使颞肌发挥正常作用的3个条件齐备。患者术后颞肌没有受到钛网的卡压,患者不会出现疼痛及咀嚼受限的问题,术中将颞肌扇形缝合于钛网上,保持恒定有效的张力,对颞肌萎缩影响大,保证了美观和咬合力。


另外, 颞肌处于钛网外无钛网的直接压迫,咀嚼时出现牵拉疼痛明显减少,颞肌的反复运动不影响钛网的固定,钛网不会发生松动,也不影响大脑皮质,减少大脑皮质异常放电,减少癫痫的发生。如果术前本身就有颞肌萎缩,则将颞肌筋膜横行或纵行离断使颞肌松解,再将颞肌和颞肌筋膜呈扇形紧贴钛网,并间断缝合颞肌筋膜和肌肉缘于钛网外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