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8日发布 | 2979阅读

新型LVIS EVO支架用于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估

陈成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达人收藏

LVIS EVO(MicroVention)是一种新型支架,专门设计用于SAC,与其他编织支架(如LVIS Jr (MicroVention))相比,LVIS EVO的可视性增强、喇叭口端更短和网孔更小。本研究旨在评价新型LVIS EV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摘自文章章节

【REF: Vollherbst DF,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0; doi:10.3174/ajnr.A6887】


背景和目的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成熟的血管内技术。SAC可以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和能够增加弹簧圈填塞密度,最终旨在增强手术的安全性,提高颅内动脉瘤弹簧圈闭塞的长期稳定性。LVIS EVO(MicroVention)是一种新型支架,专门设计用于SAC,与其他编织支架(如LVIS Jr (MicroVention))相比,LVIS EVO的可视性增强、喇叭口端更短和网孔更小。本研究旨在评价新型LVIS EVO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
研究者对在11家欧洲神经血管中心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使用LVIS EVO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评估了患者和动脉瘤特征、手术参数、即刻闭塞等级以及临床并发症(表1)。


表1. 患者信息及动脉瘤特征


结果
57例患者(59个动脉瘤)通过使用LVIS EVO治疗;57.6%的动脉瘤为偶然发现;15.3%为急性破裂动脉瘤;15.3%为再通或残留动脉瘤;11.9%因急性出血以外的症状而接受检查发现的动脉瘤。最常见的动脉瘤位置是大脑中动脉(25.4%)和前交通动脉(22.0%)。术中LVIS EVO即刻成功展开率为93.2%。6.8%(n=4)的病例需要进行额外的支架内血管成形术。动脉瘤即刻完全闭塞率为54.2%,而动脉瘤残留为35.6%,瘤颈残留为10.2%。59次治疗中有7次治疗发生围手术期技术并发症(11.9%;最常见的技术并发症[n=3]为血栓形成),所有并发症均得到妥善解决,无临床后遗症。有4次治疗后发生了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6.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小卒中,1例大卒中),其中只有1例并发症与手术直接相关(支架远端的血管区域的小卒中)。


表2. 治疗安全性及可行性


典型病例1:

图1. AcomA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DSA(A)和三维重建(B和C)显示了AcomA宽颈动脉瘤。在动脉瘤内微导管到位后(D中的黑色箭头),在左侧ACA的A1和A2释放3*18mm LVIS EVO支架(支架末端用白色箭头标记)。支架在动脉瘤底部(黑色三角箭头)能够保护动脉瘤颈。随后,对动脉瘤进行了弹簧圈栓塞(E和F)。部分向瘤腔突入的支架能够在动脉瘤颈完全保护载瘤动脉(E中的黑色箭头)并重塑载瘤动脉。治疗后DSA(G–I)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


典型病例2:

图2. 基底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DSA(A和B)和三维重建(C)显示基底动脉尖端宽颈动脉瘤。在动脉瘤腔内微导管到位后,通过右侧ICA-右侧后交通动脉-右侧大脑后动脉(D中的黑色箭头)将Headway 17微导管置于左侧大脑后动脉中。随后,在动脉瘤颈部水平释放2.5*17mm LVIS EVO支架(远端在D中用白色箭头标记),随后进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E和F)。支架确保了对载瘤动脉的保护和重塑(G和H中的白色箭头)。治疗后DSA(F、H和I)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


结论
LVIS EVO支架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行的装置。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这种新装置相对于其他辅助支架的中期和长期有效性以及潜在优势。


关注颅内动脉瘤

 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行血管内再治疗可显著减少再出血率

 意外检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处置

 使用3D打印的颅内动脉瘤模型比较闭塞球囊的性能


微信截图_20210109115934.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