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发布 | 4790阅读

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

余军武

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

达人收藏

脑积水病人重建脑脊液通路手术方法甚多,约有十多种,但效果均不满意。自50年代以来,带Holetr氏阀门的脑积水引流装置问世后,在国内外对脑积水患者行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 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引流管易滑脱,心内膜或腹腔感染,腹腔囊肿等。有鉴于此,近来侧脑室-矢状窦分流术(Ventricle to sagittal sinus shunt,VSS)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现将相关文献及我们的经验汇报如下:


脑室-静脉分流术首先由Gartner于1895年提出, 1908年Payr用大隐静脉移植于侧脑室与上矢状窦间治疗脑积水 , 其后 , Hagnes 、 Cushing 、 Ingrahan 等都想把脑脊液分流至上矢状窦, 但当时分流系统中尚无调节流量的阀门因而均未成功。出现分流装置 ( Nulsen 和Spitz 型和 Pudenz,s 型) 以后 , 1965 年Sharkey与Wen均报告了VSS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获得良好结果。1982年Wen报道了(Wen H L. Surg  Neurol 17:432 , 1982)52例脑室-上矢状窦分流术。手术方法:作额皮瓣向外侧翻开 , 在额骨钻孔 , 以免皮肤切口与Pudenz ,s氏管泵相重叠 , 切开硬脑膜, 将分流管插入脑室内, 要求颅骨孔的外板有 14mm直径 ,内板7mm 直径 ,尽管这一要求在颅骨太薄者难以达到。这样分流管泵将很紧密地固定于骨孔中, 以免压泵时陷入硬脑膜外腔 , 于矢状窦上切一纵形切口,并用直角角膜剪延长至3mm , 将分流管的窦端向窦汇方向插入已切开的上矢状窦内, 约10cm长。分流管末端牢固地与泵相连接,安装紧密,防止静脉血液漏入创口中,将泵缝合三针固定于帽状膜膜上,检查泵内脑脊液流畅后,伤口按层缝合。局部不放引流,用弹性敷料压迫,预防脑脊液积聚于帽状胞膜下。

结果: 52 例中,11例死于1个月之内,其中2例死于脑室内出血,7例死于中线肿瘤 (入院时已垂危) , 2例死于术后感染。恢复者41例,其中17例为中线肿瘤: 有髓母细胞瘤 (12例),桥脑胶质瘤 (2例),颅咽管瘤 (8例),这些病人最终都因肿瘤而死亡。只24例存活,其中7例失去随访,余17例存活(占52例中的32.6% ) 。术后观察期为1~ 6年,平均随访4年9个月。分流管梗阻占37.5 % (24 例中占9例),分流管脑室端梗阻6例,窦端梗阻3例,脑脊液绕分流装置周围外漏者1例,形成帽状腱膜下假性囊肿。8例死亡者尸检示上矢状窦通畅。作者采用曲棍球棒形切口可避免泵正处于切口之下,可避免暴露泵,减少感染,手术后立即压迫泵则更为安全。

    

但Hash CJ等研究了36名VSS患者。18例高压脑积水,成功控制15例(83%)。4例正常或低压脑积水,只有1个获得成功结果。 因此认为该技术适用于患有高压脑积水的患者。他们认为(1)由于在局部镇痛下可以快速进行,在重病或虚弱的患者中特别有价值;(2)在正常或低压脑积水中的使用仍必须进行评估(Hash CJ,et al. Ventricle to sagittal sinus shunt for hydrocephalus. Neurosurgery 1979 May)。


我国臧人和等自1983年9月开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段与皮层静脉端侧吻合术,进行侧脑室-皮层静脉分流术治疗脑积水2例获得成功,术后随访最长者1年零10个月,疗效满意。

    

这种手术的威胁是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有人报告上矢状窦或其主要分枝血栓形成可缓慢发生,因此,El-Shafei IL等提出脑室-反向矢状窦分流。在矢状窦内与静脉血流相反方向置入分流管,这样就减少了窦段分流管开口处血液凝结堵管的机会(El-Shafei IL,et al. The retrograde ventriculosinus shunt: concept and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hydrocephalus by shunting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to the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against the direction of blood flow. Preliminary report.Childs Nerv Syst 2001 Aug)。

    

但Toma AK等使用关键词:脑积水、分流、静脉窦和矢状窦进行文献检索,总结了7个临床系列的VSS报道,共265例患者。没有患者发生静脉窦血栓形成、空气栓塞或术中窦出血。因此认为VSS是治疗脑积水的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法,可以在传统分流术不可行的患者中进行(Toma AK,et al,Ventriculosinus shunt.Neurosurg Rev 2010 Apr)。

    

2019年,张宏兵等报道了侧脑室-矢状窦分流在复杂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认为侧脑室-矢状窦分流对脑脊液检查异常的复杂性脑积水的治疗,在恰当的病例选择下,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VSS的优势在于:

(1)手术适应症宽,不受脑积水病因、类型及年龄限制 ,一般不需因年龄增长而更换引流管。(2)脑脊液分流方向、部位、途径符合生理循环途径。(3)引流管短,不易扭曲和堵塞,移位程度最小,易固定,管子不易滑脱,引流管不需通过较长的皮下隧道。(4)脑脊液分流速度可借压泵阀辅助调节;引流装置故障易发现:如泵阀压不下,提示上矢状窦端堵塞;如压下不弹起,提示脑室端引流管堵塞;如泵阀弹力正常,而分流不起作用,提示分流管脑室端脱开。(5)方法简单、仅在头部做切口,易行、安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也降低了感染的机会,可避免心脏或腹腔等身体主要脏器并发症。

    

随着分流系统的不断更新,VSS的手术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方法是侧脑室额角穿刺,植入脑室端后,选择上矢状窦中点后1-2cm处穿刺矢状窦并向窦汇方向植入防返流的窦端约12-15cm。穿刺脑室时头位平于或略低于床面,这样可明显提高穿刺侧脑室的成功率;穿刺矢状窦时抬高床头约30度,这样可明显减少矢状窦的出血量。选择不带抗虹吸功能的可调压分流阀,初始压定在低于腰穿测压值2cm的水平,术后2周复查CT,再逐渐调低档位,一般一次调低2cm,两周后复查(Keong NC,et al.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profiles reveal specific neural tract distortion in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PLoS One 2017.这篇文献研究认为调压后2周,从DTI上可以看到受压变形的传导束复位)。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VSS是脑积水手术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但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分流系统,并进行正确有效的术后分流阀压力档位管理。无论是高压性脑积水、还是正常压力性脑积水都可以获得不错的疗效。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