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9日发布 | 1.1万阅读

关于颅骨修补的几点建议

余军武

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外科

达人收藏

今天谈点颅骨修补的相关知识。临床上经常碰到颅骨缺损的病人,一般来说缺损直径大于4厘米,建议做颅骨修补。下面就几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探讨一下:


一、什么时候做颅骨修补?


简单一句话回答,越早越好。一般术后2个月至半年。最早我们见过术后12天即行颅骨修补的病人,病人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颅内压持续增高,遂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情况好转。术后10天骨窗张力明显下降,术后12天行颅骨修补术。最晚不提倡术后2年。那么颅骨修补时间的早晚分别有什么优点及缺点呢?越早越好分离组织,但感染的概率增加。随着现在病原学检查及抗感染药物的进步,这个问题越来越不重要。此外,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早做颅骨修补可以促进脑组织血供,缓解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进而促进脑功能恢复。晚做的感染风险较低,但分离组织困难,导致癫痫风险、血管、神经及脑组织损伤的风险增加。尤其是骨窗凹陷明显的环锯综合征(骨窗下陷综合征)病人更要慎重。


骨窗凹陷明显的环锯综合征(骨窗下陷综合征)


A为颅骨修补术前;B为颅骨修补后出现弥漫性脑肿胀,中线向修补侧移位;C为对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弥漫性脑肿胀。


二、就额颞去骨瓣病人,选择颞肌下还是颞肌外?


后者手术简单、创伤小;前者手术复杂、创伤大。因此很多术者喜欢颞肌外修补,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多颞肌外修补的病人,出现修补材料松动、外露,甚至感染。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咀嚼运动,修补材料被反复摇晃,直至松动。


颞肌外修补的病人,出现修补材料松动、外露。


三、选择什么修补材料?


可选择自体颅骨、有机玻璃、普通钛网、三维适型钛板、PEEK(聚醚醚酮)材料等。自体颅骨需要无菌状态下零下80度冰箱保存,优点是组织相容性好,但溶骨的概率高。自体骨保存一般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也可以把骨瓣植入腹直肌前鞘内或邻近头皮的帽状腱膜下,这样做会增加病人的损伤,而且溶骨明显,所以基本不用这种方法。有机玻璃由于容易破裂,目前已经淘汰。普通钛网可塑性差,固定困难。三维适型钛板,无需塑形,可直接固定,缺点是对温度敏感,尤其是冬天,室外头皮冷感明显。此外还有极个别的病人对钛金属过敏,严重的会导致钛板外露。PEEK材料是一种新型颅骨修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导热性接近颅骨,因此没有明显头皮冷感。目前认为是最适合的颅骨修补材料,但价格昂贵,而且必须做颞肌下修补。


自体骨修补后出现溶骨现象。

PEEK(聚醚醚酮)材料修补颅骨缺损。


四、颞肌下修补最困难的一步是颞肌分离,解决方案有几种?


以前去骨瓣减压手术,一般不用人工硬膜修补,而是用颞肌直接缝合在硬膜上,这样的情况分离颞肌非常困难,而且容易出现脑脊液漏,甚至颅内出血,癫痫症状加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现在去骨瓣减压手术,一般会用人工硬膜材料修补缺损的硬膜,或者用自体组织修补,如骨膜或颞肌筋膜。经过这样处理的病人一般来说分离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国外还报道了一种方法:减压手术中,在硬膜与颞肌之间植入聚乙烯之类的材料,这样颞肌与硬膜几乎没有粘连。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修补术中,直接剪开硬膜直达脑组织,把硬膜和颞肌一起从脑组织上分离,再用人工硬膜修补缺损的硬膜,再植入颅骨修补材料。这种方法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脑组织、血管损伤,不太被大家接受。


五、分离颞肌的手术技巧


分离好皮瓣后,先在颞侧的骨窗边缘切开颞肌,再在额侧的骨窗边缘靠近额角突处切开颞肌,在此过程中可以感知颞肌的厚度,一手用镊子或止血钳将颞肌稍微提起,另一手用电刀凝的功能,刀头平行于脑表面,小心分离,颞肌的肌纤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万一分离过程中硬膜破了,就缝合一针,破口处塞肌肉块或明胶海绵后打结即可。颞侧分离感觉困难,就从额侧继续分离,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皮钩牵拉,逐渐会合,直至颞肌完全分离。


分离颞肌后,将颞肌固定在三维适型钛板上。


六、合并脑积水的病人,颅骨修补与脑积水的处理需不需要分期,如何分期,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一般来说两者可以同期处理,但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分先后。比如切口没有愈合,但脑积水越来越重,那么就要先处理脑积水,但要注意压力档位不要太低,避免出现环锯综合征。一旦条件允许,尽早行颅骨修补。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