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孟庆虎医师带来的: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欢迎阅读、分享。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3D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 脑灌注成像是利用动脉血中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不需注射对比剂即可完成脑血流灌注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脑缺血状态;由于与普通的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MRI)相比,其只有脑血流量(CBF)一个参数、作用有限,往往易于受到忽视。但是其特有的一些优势如果充分利用,也能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评估侧支循环情况:
ASL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标记后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PLD)来评估脑侧支循环情况。
如MRA显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PLD为1.5秒时,显示了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血流减少:
而PLD为2.5秒时,可以看到缺血区红色增多,这就反映了有侧支循环对缺血区进行了代偿供血:

二、显示侧支循环的来源: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 t-ASL) 是ASL一种重要的衍生技术,其通过对单支血管进行标记,可以显示单根血管的供血范围。
如图所示,可以分别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左侧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的供血范围。
而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虽然我们能够从DSA中看到侧支血管的来源,但是t-ASL的标记能够显示得更加准确、直观。
如图所示,右侧椎动脉正侧位造影显示通过皮层支向右颞叶代偿供血:
t-ASL就可以直观显示,椎基底动脉除了原本双侧枕叶内侧面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区以外,还对右颞叶区域进行了代偿供血—-以往对脑供血区域的评估,是通过DSA的图像“脑补”得到的:
那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中,ASL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一
内膜剥脱手术我们常规通过血管影像来评估,如术前DS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
术后CTA显示狭窄解除:
而ASL可以显示,原先需要侧支循环代偿供血、延迟“红起来”的区域:
在手术后,PLD 1.5秒时就与右侧一致了:
t-ASL可以进一步显示,术前左侧颈内动脉的供血区较小:
术后明显增大:
同样,右侧颈内动脉原先向左侧的代偿供血区域较前减小,就不再赘述。
二、ASL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的应用:可以显示桥血管的供血区域,评估手术效果。
如图所致,患者烟雾病,行右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1周,MRA显示桥血管通畅:
t-ASL可以显示桥血管的供应范围:
可以看到,桥血管供应了运动区及部分运动纤维的走行区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解剖上,大脑中动脉M4段的分支本来就包括皮层支和白质支。
(本图来源于网络)
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桥血管在第一时间保证了运动区和部分运动纤维走行路径的供血,已经尽可能地避免了以后出现脑梗塞、瘫痪的灾难性后果。
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中,关于受体血管的选择,有很多考虑;那么,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整个大脑半球上外侧面都缺血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把血流提供给运动区,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个选择?
综上所述,ASL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可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中发挥重要的评估作用。
作者简介
孟庆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