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发布 | 2646阅读
颅内巨大血栓性动脉瘤搭桥手术分享

钱海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

达人收藏

微信图片_20201111112004.jpg

上图摘自Robert F. Spetzler等著的《Color atlas of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


对于神经外科医生尤其是脑血管病医生而言,颅内巨大血栓性动脉瘤的治疗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这类动脉瘤由于瘤体巨大,内含血栓,形态不规则,无论是介入还是手术都有相当难度。我科在石祥恩教授的领导下,在全世界率先开展了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技术,其特点在于高流量,短距离。这种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技术主要运用于颅内巨大动脉瘤及主干血管闭塞。下面是我科一个经典病例,与大家分享。


患者女性,37岁。主因“头痛20天”在当地医院行头部磁共振检查,考虑颅内巨大血栓性动脉瘤转入我院。


上图为当地医院的磁共振检查,可见右侧颞部巨大动脉瘤。


上图为入院后我院的CTA,可见右颞部巨大动脉瘤


上图为我院的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可见巨大动脉瘤影。注意显影部分实际上只是动脉瘤内的管腔,而非实际瘤体大小。实际大小如我用虚线标记的范围。这部分未显影的部分就是瘤内血栓。


对于这类巨大血栓性动脉瘤,常规的夹闭不可行。我们采用了高流量搭桥,先解决远端血管的供血问题,再夹闭动脉瘤近心端(M1段)。动脉瘤本身不做特殊处理。



术中打开侧裂,可见巨大血栓性动脉瘤。M2额支自瘤体发出。如此巨大的动脉瘤是很难夹闭的,其原因不仅在于瘤体巨大,难以夹闭完全,而且夹闭后不保证载瘤动脉畅通(非神经外科专业的朋友可能不太懂,没关系);同时由于瘤内血栓形成,硬化的血栓可以对抗动脉瘤夹的夹闭作用,形成瘤体内假道,仍然有血流通过,这些都使得常规的动脉瘤夹闭技术难以奏效。



我们采用了颌内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额支搭桥,动脉瘤近心端(M1段)夹闭的办法,巧妙避开了对动脉瘤的直接处理。在保证动脉瘤远端血供及动脉瘤体发出的穿支血供的基础上,通过血流转向作用,降低了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所以,虽然动脉瘤仍然存在在相同部位,但是其腔内血流方向已经完全逆转,发生破裂的几率很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关于血流转向治疗动脉瘤的原理,非专业人士可能不太理解。简单打个比方:好比屋顶的叠瓦,动脉瘤形成时如同用高压水枪自下而上反向冲洗屋顶,则水会穿透叠瓦之间的缝隙漏到屋里;然而当搭桥后血流转向,就如同下雨时雨水自上而下冲洗屋顶,绝不会漏雨。)


上图为术后患者复查的CTA,可见动脉瘤消失,搭桥血管通畅,远端血管显影良好。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