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出血是颅内一种常见疾病,约占脑出血的20%~25%,因其位置深在,其病情较重,变化复杂,并发症较多,且伤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血肿易从第三脑室侧壁或侧脑室下方破入脑室系统,患者可能出现昏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去大脑强直(四肢强直性伸直、角弓反张)等表现。
丘脑虽位置空间狭小,但属于颅内重要结构,出血量小者,可局限于丘脑部位,一旦出血量增大,往往突破自身解剖结构而“攻城略地”,所到之处,“行政秩序”严重失调,其往往喜好突破脑室,带来严重后果。
近日两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应用不同方法进行经额顶行侧脑室、丘脑穿刺置管引流术,达到一根引流管穿刺不同部位脑出血,起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现就两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汇报如下:
病例一
阅片定位,多功能脑出血3D穿刺导板下血肿置管引流。
某XX,女,66岁,住院号:XX73429X,以“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并神志恍惚3小时”于2020年10月4日入院,劳作时发病,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并言语不清。急查CT示:丘脑出血。
入院时CT,出血量少,出血没有突破脑室
一天后复查颅脑CT示:血肿明显扩大,突破丘脑,侧脑室、三脑室铸型,梗阻性脑积水。
病情紧急,没有三维重建及3D打印,根据CT片双侧瞳孔及双侧外耳道层面还原CT扫描基线,找到血肿靶点,计算穿刺深度,拟穿刺侧脑室血肿及丘脑血肿,实现“一箭双雕”。
安装多功能脑出血3D穿刺导板,穿刺导板水平面经过血肿最大平面(中心点),穿刺导板上平面位于矢状面,顺多功能脑出血3D穿刺导板丘脑穿刺通道进行穿刺,达预定位置,5ml注射器缓慢抽吸,约10ml混杂血肿引出,留置引流管。
术后CT复查,可见引流管贯穿侧脑室至丘脑血肿区域
三维重建显示引流管与侧脑室、丘脑血肿关系
应用尿激酶血肿腔冲洗后CT复查
拔管前CT复查
病例二
三维重建个体化3D导板下穿刺置管引流。
某某,男,68岁,于2020年10月24日入院。(此为300里外患者发病),当地同事微信远程传输患者DICOM数据至我中心。
患者入院时CT(水平面)
入院时CT(矢状面)
仔细看看患者水平面很正常,但矢状面有畸变,这样的CT数据重建后头颅会失真变形,参考这样的数据重建出来会明显掉到一个“大坑”里,就好比特定路段里明明前面有个深水坑,而GPS导航确显示宽敞的大路,不得不防!三维重建数字化技术是一种辅助临床的手段,能助力临床,但是永远不能代替临床思维。
应用纠正前的数据重建头颅是这样的,整个头颅向后倾斜。
经过E3D软件或Mimics软件纠正后,实际头颅是这样的,仔细看看是不是差别很明显,如果单纯相信原始数据而不加以鉴别思考,就是比较麻烦了......
三维重建头颅、侧脑室、血肿并设计经侧脑室穿刺血肿路径,丘脑+侧脑室血肿约14ml,符合手术指征。
剪切导板
三维还原设计思路,了解上述三维关系
带消毒3D导板,300里外行个体化3D打印导板下丘脑出血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手术时间10分钟,术中约10ml血肿+脑脊液引出,脑搏动良好,留置引流术。
术中引流管穿侧脑室而过,至丘脑血肿。
1、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经侧脑室-丘脑穿刺置管路径,可以减少头皮创口及置管数量,从而减少颅内感染几率;
2、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经脑脊液对血肿的冲涮引流,有利于加速血肿的排出;
3、一步到位的丘脑血肿穿刺,可以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引流过程中可以便退管便引流,减少细菌顺引流管爬行造成的颅内感染几率;
4、病情危重中及时的颅内血肿减压,为下一步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抢时间的救治,无法依赖其它辅助定位工具,颅内血肿定位的基本功此时明显得到考验;
5、多功能脑出血3D穿刺导板能辅助微创穿刺治疗;
6、不要完全依赖数字化信息,因为它只是一种临床辅助工具,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思考;
7、颅内血肿定位及3D打印治疗可以实现远程数据信息的传输、会诊、术前规划设计、打印等辅助手术治疗;
8、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医疗区域、单位的技术共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