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亮点本文的亮点在于报告一例由基底动脉供应眼眶结构,眼动脉供应眼球的罕见解剖学变异,并用DSA和CT对其血管解剖学进行了描述。【Ref: Bhogal P, et al. Interv Neuroradiol. 2020;doi:10.1177/1591019920950059】研究背景成人时期的眼动脉发育开始于4-8毫米的胚胎,是胚胎发生过程中各种血管之间一系列复杂吻合的最终结果。眼动脉有多种解剖学变异,其中最罕见的一种是基底动脉起源。在此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起源于基底动脉的眶动脉变异,而眼球动脉供应来自于正常位置的眼动脉。病例介绍49岁男性患者,因头痛行MRI检查偶然发现左侧眼动脉瘤入院。除了曾经被诊断莱姆病外,患者既往史无明显异常,查体正常。经多学科(MDT)讨论后,行DSA造影检查,发现左侧眼动脉瘤,其最大瘤顶宽度约为5.2毫米。同时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发现镜像动脉瘤,二者均采用p64血流导向装置(德国)治疗。在造影过程中,发现发育不良的眼动脉起源于动脉瘤基底。该动脉发出两个分支,分别为脉络膜支和睫状后动脉的内外支(图1AB)。没有证据表明发育不良的眼动脉分支供应眼外结构。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一根动脉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AICA)与脊髓前动脉(SCA)之间,并且路径指向右侧眼眶(图1CD)。该动脉最初走行在外侧,随后急剧向前转向,沿前外侧走行至海绵窦下侧的颈内动脉,随后经眶上裂进入眼眶。该血管的眶内段,可以在视神经的上方观察到,随后分为上下两个分支,二者均位于视神经内侧,从影像上来看供应眶外结构(图2~4)。值得注意的是,在造影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泪动脉,因此我们认为这条动脉分支的并行供应了眼外肌及其他剩余结构。双侧颈外动脉的造影显示没有供应眼眶组织的分支(图5BC)。图1. 颈内动脉造影的动脉早期及晚期显示起源于“经典”解剖部位、发育不良的眼动脉(A、B)。可以看到眼动脉的分支发出睫状后动脉的内外支,同时可以看到脉络膜支。基底动脉造影显示一支径直朝向眼眶、供应眶外肌肉的基底眼眶动脉(C、D),以上证据表明脉络膜支不起源于该动脉,不参与眼球供血。 图2. 基底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后的增强CT的轴位及冠状位(A、B),蝶窦(C、D)。可以看到基底眼眶动脉通过眶上裂进入眼眶然后走行在视神经内侧(A、B)。该动脉起源自基底动脉,向侧方走行,随后急转向前,走行在颈内动脉的侧下方(白星代表p64血流导向装置)。SOF:眶上孔,SS:蝶窦,BA:基底动脉。图3. 基底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后的增强CT,眼眶的冠状位。可见位于视神经上方的动脉(白箭头),随后向内侧移动,分支供应眼外肌。(so:上斜肌,io:下斜肌,lr:外直肌,mr:内直肌,sr:上直肌,ir:下直肌,lps:上睑提肌,lg:泪腺)图4. 椎基底动脉内注入造影剂的矢状位重建后的动态CT最大密度投影。轴位上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动脉(白箭头)穿过眶上裂上方(黑箭头),并贴附在视神经上方。小白箭头为颈内动脉内的p64血流导向装置的后部标记。图5. 右侧颈外动脉的侧位造影显示颞浅动脉(STA)的颧支延伸至眼眶(A,黑箭头)。脑膜中动脉也清晰可见(A,白箭头)。选择性右侧STA的前后位造影显示其发出的颧支支配上眼睑(B,黑箭头),但泪支没有显影。左侧颈外动脉的前后位造影,没有眼眶结构的血管显影(C)。 研究结论本文报告一例非常罕见的解剖学变异,由基底动脉供应眼眶结构,但眼球脉络膜支的供血来源于正常位置的眼动脉。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