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发布 | 3329阅读

【“医带医路”周年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专访

Bamboo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默沙东联合全国脑胶质瘤MDT中心正式启动“医带医路”MDT多学科交流项目,推动东西交流,南北互融,持续推动中国脑胶质瘤多学科学术交流。2020年,正值“医带医路”项目启动一周年,神外资讯有幸邀请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接受专访。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脑胶质瘤

MDT团队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脑胶质瘤中心

MDT团队大事记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脑胶质瘤

MDT团队主要专家

蒋晓帆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四上午

费舟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一上午

石梅教授 放疗科

门诊: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张红梅教授 肿瘤

门诊:周二上午

张劲松教授 放射科

程光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李三中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三、周五下午

毛星刚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日上午

徐玉乔教授 病理科

苏宁教授 放疗

门诊:周一下午




名家专访




神经外科 费舟教授



神外资讯
西京医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神经外科单位之一,在医、教、研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请您介绍一下贵院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成果及未来发展规划。 
费舟教授:
我院神经外科是1950年由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教授涂通今教授建立的,在几代学科带头人涂通今曾广义易声禹吴声伶章翔及现任蒋晓帆等主任带领下,进过全科人员共同努力,目前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全国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我科现拥有普通病区、重症ICU以及7间独立专科手术及相应麻醉系统,全年门急诊量42000余例,年收治病例5000余例,手术量3000~4000例。学科主要方向包括颅脑创伤、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功能性疾病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在介入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等方面也都有长足进步。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大量国家及地方的科研课题及教学任务,曾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两项,培养大量博士后、博士、硕士,并有部分已成为国内一些重要岗位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今后,我们将继续朝着设定的方向去努力,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特色专业,更好的为全国人民服务。


放疗科 石梅教授



神外资讯

您是西京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放射治疗的首席专家,也参与了NCCN指南翻译工作,您认为MDT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的地位如何?能和我们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具有医院特色脑胶质瘤MDT团队方面的经验嘛?

石梅教授:
虽然脑胶质瘤在全身各部位肿瘤的发病率并不占前茅,但其死亡率与肺癌、胰腺癌相当,尤其恶性脑胶质瘤,如脑胶质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左右,对于这样一类疾病,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够实现很好的突破,一定是一个团队发挥大家集体智慧,由此我们就非常清晰的感受到MDT在脑脑胶质瘤诊疗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而从国内外的指南推荐中也可以看到MDT为脑胶质瘤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诊疗价值。

我们医院开展脑胶质瘤MDT工作近10年时间,近5年来大家的积极性、热情度及参与度越来越高,相信大家越来越多的体会到MDT的益处,不仅是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对于医生,也是促进和提高的过程。我觉得MDT是肿瘤治疗的必由之路,应该成为我们常态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自己参加MDT工作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医院从管理层面上给予大力支持;

2. 专家们对于MDT的作用、价值、意义达成共识,使工作能够持续长久的开展下去;

3. 经过MDT诊疗患者反馈的结果,能够增加团队的诊疗信心;

4. MDT促进了医生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研究思路的启发。

MDT团队的建设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当我们出去展现学术成就时,带去的是一个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此外,在这几年的MDT工作中,我们也加强了院际间、城市间的交流,通过这样的平台为我们知识的补充、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经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非常希望MDT的理念能够全面深入渗透到每一个医生的心中,最大程度的来为患者提供服务,所以MDT的宗旨应该是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肿瘤科 张红梅教授



神外资讯

新药研发能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对于脑胶质瘤而言,新的检测技术、新靶点的发现、新药临床试验的开展也为脑胶质瘤患者带来福音。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些西京医院在这方面的理念和经验吗?

张红梅教授:
肿瘤治疗中有一个非常热的词叫做精准医学,而精准医学最重要的就是精准检测,大量的分子检测手段应用于包括脑胶质瘤在内的恶性肿瘤的诊断,使我们更加了解肿瘤发生发展耐药分子机制的同时,一方面能够实现已知药物的异病同治在脑胶质瘤诊疗中更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捕获新的靶点、研发新的靶向药物。通过精准的靶向治疗让一部分被细分的人群先有好的治疗方法,再逐步的去攻克那些现在没有寻找到靶点,或者是现在还没有寻找到好方法的其他病人,那么这是针对肿瘤细胞而言。随着肿瘤诊疗的发展,治疗肿瘤医生的眼光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肿瘤细胞赶尽杀绝,开始关注肿瘤的微环境,包括血管微环境和免疫微环境。随之而来的就是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免疫治疗,其疗效也是让肿瘤内科医生和所有脑胶质瘤治疗相关的临床医生看到了希望。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西京MDT团队在脑胶质瘤研究中的一些新的尝试,目前主要集中在免疫微环境调控方面,有一项由神经外科牵头的关于CD147单抗制备的CAR-T研究,用于治疗复发脑胶质母细胞瘤,还有一项研究我们计划尝试采用自体树突状细胞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用于复发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治。总而言之,对于脑胶质瘤这样的难治性疾病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患者获得最好的生存结局,跨出一条长的生存曲线,这需要多学科协作、多方法联合,随着对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及耐药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帮助我们选择更适合的药物,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总之,我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结果充满信心,相信未来可期。



放射科 张劲松教授



神外资讯

神经影像贯穿脑胶质瘤诊疗的全过程,您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些脑胶质瘤影像诊断中的要点及难点? 

张劲松教授:
脑胶质瘤的诊断主要包括定性诊断、定量诊断、定位诊断。首先是定性诊断,要确定病灶是不是脑胶质瘤,要与非肿瘤病变和其他瘤种做鉴别,这是肿瘤治疗汇总最首要、最关键的一步。然后是定位诊断,这对于外科医生和放疗科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肿瘤切除边界和放疗靶区勾画,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还有就是定量诊断,就是分级诊断,尤其在脑胶质瘤术前判断肿瘤的级别高低,对后续的治疗非常关键。

总的来说,在脑胶质瘤诊疗中神经影像主要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多模态影像的应用,对每一例脑胶质瘤患者,尽可能把检查做全,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做更完整合理的分析,帮助临床进行治疗;第二个是一定要结合临床的信息,包括临床症状、手术情况、病理诊断、动态变化等,针对各种影像特点做一个综合的判断,这个过程其实是需要经验的,经验越多,分析可能会更加合理准确。此外,要注重多学科的协作,通过参与MDT,将临床医生、影像医生、病理医生都合到一起,大家做一个最深入的综合分析,这样对脑胶质瘤的诊断一定是最有帮助的。


神经外科 程光教授



神外资讯
西京医院在脑胶质瘤诊疗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天想请程教授跟我们分享一些您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程光教授:
西京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是非常强大的,在我个人脑胶质瘤综合治疗中,除了国际和国内脑胶质瘤治疗指南的治疗方式以外,我个人非常重视中医调理个人体质、自我锻炼、自我疗愈方面的问题。只要找到好的中医和好的自我锻炼方法,加上指南里整个的综合治疗,就能够形成更好的治疗效果。中医的原理跟西医是完全不一样的,打个比方,脑胶质瘤如果是角落里长的蘑菇,西医的切除就是把它切掉,放疗就是照紫外线,化疗就是喷消毒剂,以此杜绝蘑菇的生长,但其实蘑菇还是会再长,因为环境没有变。而中医的调理恰恰是改变环境,让长蘑菇的地方照到阳光、通风、干燥,这样改变了病人的体质,就不会在复发,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结果就是通过中医全身调理后,病人体质变化导致复发率大大减小,这让我们非常振奋,也在这方面继续摸索。另外,在自我疗愈方面,也是从身体入手,通过多种锻炼方法让病人改变体质,我们也观察到很好的效果,病人得到了益处。希望我们在后面的工作中继续整理,把这些体会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


神经外科 李三中教授



神外资讯
西京医院脑胶质瘤亚专业组成立于2009年,随后又成立了西京脑胶质瘤治疗中心,成为西北地区首个针对脑胶质瘤的综合诊疗团队。请您介绍一下西京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的组成情况和活动开展模式。 

李三中教授:

我们脑胶质瘤MDT团队主要是由神经外科、放疗科、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组成的,当遇到一些脑胶质瘤术前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的病人,我们可能会请神经内科专家参加;遇到淋巴瘤的治疗,会请血液内科的专家参加;对于术后出现一过性肢体功能障碍或者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会请康复科的专家参加,这是我们的组成情况。


对于开展模式,一般情况下我们有脑胶质瘤的专病门诊,病人来了我们会给他约MDT诊疗,一般是每周三下午在神经外科脑胶质瘤诊疗中心请专家们一起诊疗,后来因为疫情原因,改为线上咨询。整个流程主要由神经外科费舟教授和放疗科石梅教授主持,由我做统筹规划,我接到病人MDT诊疗需求后,将病人的情况给相应的科室,由科室内部做病理整理和汇报,然后大家一起来讨论,最后形成诊疗决议,再给到患者最终的MDT诊疗报告。我个人认为这种模式是很好的,因为对于脑胶质瘤病人来说,从第一步诊断开始就至关重要,MDT能够为各类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的诊疗,通过各科专家的努力,让患者有最大的获益。



神经外科 毛星刚教授



神外资讯
您能为我们分享一下参与脑胶质瘤MDT的体验和收获吗?您认为对于脑胶质瘤诊疗相关科室的中青年医师,参与脑胶质瘤MDT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毛星刚教授: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医师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的一类病例,如何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而我们知道脑胶质瘤的治疗是需要综合治疗,这就需要MDT团队多学科专家教授联合起来,为患者综合的制定一个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病例。


在MDT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目前神经外科方面关于脑胶质瘤治疗的主要进展,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手术之外的治疗进展,如放射治疗、分子诊断、靶向治疗等。对于中青年医生,我们参与MDT的重要性正如我刚才提到的,脑胶质瘤的治疗并非单一治疗手段可以解决的,通过参与MDT中,我们可以同时了解各个相关学科的脑胶质瘤诊疗理念和先进方法,可以说MDT是脑胶质瘤诊疗的趋势。当然MDT在效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总而言之,在MDT过程中,各学科医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相互促进了彼此的发展,提高了对脑胶质瘤整体的认识。尤其在面临复杂问题时,各学科的联合能提供更好的建议,从更宏观的意义上来制定更适合患者的方案,最终提高患者的疗效。



病理科 徐玉乔教授



神外资讯

病理科是脑胶质瘤MDT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但很多人对病理诊断的了解仅限于通过免疫组化进行的组织形态学病理鉴定。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在脑胶质瘤病理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和检测指标么?

徐玉乔教授:
我们知道目前仅仅是依靠形态学做病理诊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了。2016年脑胶质瘤的诊断和分类发生了重大变革,分子分型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应用。对于脑胶质瘤来说,分子机制和分子靶点的新发现可以很好的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目前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比较流行的标记物包括IDH基因突变、1p/19q染色体杂合性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ATRX基因突变、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KIAA1549基因融合、TERT启动子突变、EGFR基因扩增、7号染色体扩增和10号染色体缺失等。用于这些指标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免疫组化、基因测序、荧光原位杂交和Real-time PCR。免疫组化主要是从蛋白水平上反应分子靶点的变化,对于一些基因的突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测序验证。基因测序一般包括Sanger测序、NGS二代测序和焦磷酸测序。荧光原位杂交,即FISH,常用于染色体缺失和基因融合的检测。Real-time PCR可以检测出基因的扩增和部分基因启动子的突变。

以上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几项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如果说10年前,我们对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还处于神秘未知的阶段,那么在今天,相信在所有医生、科学家的努力下,脑胶质瘤神秘的面纱将一层层揭开,相信脑胶质瘤患者未来的诊疗会更好。


放疗科 苏宁教授



神外资讯

放射治疗是脑胶质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您认为放疗科在MDT中的担任怎样的重要角色?与各科室间的配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苏宁教授:

首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中,什么时候进行放疗是关键。在高级别胶质患者中有一部分可能会因为,术后复查不及时而错过放疗最佳时机,对于这部分患者,如果能够接受及时的放疗,他的预后可能会非常的好,一旦错过最佳放疗时机,就可能造成复发,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了。其次,对于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判断风险因素是我们放疗科医生尤为需要掌握的要点,这决定着患者是要早期进行放疗干预,还是单纯化疗,又或者只需要观察随访。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放疗科医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MDT对于脑胶质瘤诊疗的重要性。

我们会在MDT中跟各个科的专家教授进行信息共享,通过询问神经外科教授患者的手术情况,判断肿瘤残留和复发风险,使放疗科医生靶区的勾画更为精准;病理科医生精准的病理诊断,也直接影响我们放疗决策的制定,放射科医生也通过火眼金睛来判断可疑的区域。通过MDT团队标准化方案的治疗,确实让很多患者延长了生存期,为患者带来了确确实实的获益。在MDT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努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END


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观看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