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图1
图2
诊治经过
图3
图4
图5
分析
患者左侧颞叶病变属于出血性梗,但梗死病灶不符合血管分布,且以皮层病变为主,很早在病灶中出现出血信号,且左顶病变靠皮层,病灶范围不大,但病灶中也有出血信号,高度提示患者皮层静脉梗死可能大。
从解剖结构分析,皮层静脉主要包括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其中Labbe静脉是浅静脉系统的一部分,该静脉起自外侧裂,向后下汇入横窦,引流颞叶外侧面。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和大脑下静脉各支之间相互吻合。大脑上静脉中有一支较粗大,于中央沟下端附近与大脑中静脉相连接,这支大脑上、中静脉吻合支称为Trolard静脉,故Trolard静脉又称上吻合静脉。Labbe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与侧窦血栓形成类似。Trolard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罕见,临床与影像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由于Trolard静脉位于中央沟前后,当其内血栓形成,早期影像学多表现为血管条索状伴或不伴周围水肿,当仅有条索征时需与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而当水肿较明显时常被误诊为肿瘤而经病理确诊。
考虑患者为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梗塞可能大。尽管患者DD二聚体只有1.68ng/ml,复查后1.49ng/ml,全血粘度增高,余化验无殊,治疗方案将双抗改为低分子肝素5100iu皮下注射q12h,进一步完善蛋白C、蛋白S及颅脑MRV。
颅脑MRV结果提示皮层静脉断续,显影欠佳,左侧Labbe静脉未显影,左侧横窦、乙状窦显影欠佳(图6)。结合磁共振,患者诊断考虑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Trolard静脉和Labbe静脉梗塞为主。
图6
发生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易栓症、妊娠或围产期、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从本例患者磁共振片子看下来,患者既往有过不同部位皮层静脉梗死发作,本次查DD二聚体稍高,全血粘度增高,蛋白S和蛋白C均异常,余化验无殊,关于本例患者皮层静脉血栓形成的其它原因还在追查中,希望找到原因,减少以后再发…
借此病例简单复习一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关于本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及临床诊治,目前全国同道们都在奋笔疾书,书写各种指南和科普文章,我在此就不再展开,大家可以阅读相关文章。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中约占0.5%-1%。在加拿大的一项报告中,18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0.67/10万,其中新生儿占43%;与之相对比,在荷兰的一项报告中,成人发病率为1.32/10万,其中31~50岁的女性发病率为2.78/10万;女性产褥期CVST发生率较高,可达10/10万,约占所有CVST的5%-20%。
病变部位可原发于脑内浅静脉、深静脉或静脉窦,其中单纯浅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由于脑静脉窦血栓延伸而来;深静脉血栓形成则以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多见。
60%以上患者病变累及多个静脉窦,其中以上矢状窦发生率居首位。由于脑静脉与静脉窦之间、静脉窦与静脉窦之间,以及静脉窦与颅外静脉在解剖上存在吻合、彼此沟通,当静脉(窦)血栓形成时,血栓累积范围、侧支循环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从无临床症状到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结合本例患者,考虑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少见,约占所有CVT的6%,以Labbe和Trolard等吻合静脉受累较多,可无临床表现,当局部皮质或皮质下水肿、梗死或出血时,常出现亚急性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如癫痫、轻偏瘫、偏盲等),多无明显颅内高压,血栓也可进展至静脉窦而出现相应静脉窦受累表现,临床易误诊为肿瘤、血管畸形等病变。
更多关于CVT的内容,大家可自行网上搜索阅读相关文章,以下链接可参考:
综上,本文的目的,除了自己通过一个特殊病例复习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内容外也希望给同道们提个醒:行医不易,如履薄冰,当遇到类似病例,或发现临床、化验、影像之间不符合,无法完全合情合理解释时,记得多想一想,有没有什么漏掉的疾病?
致谢:特别感谢2020.9北院2组褚鹤龄、吴俊珍、王倩、裴良艳、吴月飞各位医生的辛勤付出!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专家简介
赵桂宪,临床医学博士,2000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擅长“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专长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等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同时进行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科学研究,对周围神经病和神经遗传变性病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