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1日发布 | 951阅读

【“医带医路”周年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专访

Bamboo

达人收藏









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在神经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大医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MDT诊疗模式。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默沙东联合全国脑胶质瘤MDT中心于2019年正式启动了“医带医路”MDT多学科交流项目,积极推动着中国脑胶质瘤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如今,正值项目启动一周年,神外资讯有幸邀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的成员接受专访。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脑胶质瘤MDT团队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脑胶质瘤中心
MDT团队大事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
主要专家

焦保华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一下午MDT门诊

吕中强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一下午MDT门诊

薛晓英教授 放疗科

门诊:周一全天

耿左军教授 影像

门诊:周一下午MDT门诊

李月红教授 病理科

门诊:周一下午MDT门诊

孙国柱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一下午MDT门诊



名家专访






神经外科 焦保华教授





神外资讯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设立了神经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门诊,为患者带来了巨大获益,请焦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贵院神经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门诊的设立初衷和发展历程。

焦保华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肿瘤多学科专家联合门诊是在脑胶质瘤MDT团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启动于2013年,是由神经外科、放疗科、神经影像中心、病理科等多个学科组建成的。在没有MDT团队之前,相关的科室的工作是完全割裂的,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病理诊断、放化疗及影像学的评估等诊疗需要在各科之间轮转,这对患者的治疗、随访、预后评估都是非常不利的。神经肿瘤MDT团队成立获得了医院的支持和肯定。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定期、定时组织大家在一起进行病例讨论,初期病例的讨论侧重于术后的评估和综合治疗,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MDT更加精细,使治疗更为规范。MDT使我们相关学科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对影像学诊断鉴别、分子病理整合诊断、放化疗方案制定等方面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使得脑胶质瘤治疗更加精准化、个性化。通过MDT的运作,避免了各科各自为战的局面,确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有效避免了过度治疗、重复治疗和无效治疗。在此基础上如何能够更好的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让患者受益,从2019年开始将患者的MDT讨论前移,开展了神经肿瘤联合门诊,每周一下午14点到18点,患者通过网上预约挂号,提供病史及影像学及病历等资料,通过大家共同分析、群策群力,给患者一个合理的、恰当的综合诊疗方案。每次预约挂号的人越来越多,受到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我们还利用神经肿瘤MDT平台,通过开展小讲座等形式,让大家对新技术、新知识、新科技有更多的了解。今年在疫情期间我们神经肿瘤MDT团队组织了我省十几个团队开展了线上脑胶质瘤病例规范化诊疗MDT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地方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观摩学习其它优秀神经肿瘤MDT团队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另外,我们也想借助医院的远程平台开展远程MDT让患者更便利,以满足更多临床需要,让更多的神经肿瘤患者获益。





神经外科 吕中强教授





神外资讯
吕教授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神经外科专业,拥有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处理疑难杂症的经验,您认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MDT诊疗模式优势在哪里?神经外科在其中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吕中强教授:
每周一下午,神经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化疗科等多学科MDT团队聚在一起讨论病例。首先,新发和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诊疗是不一样的,新发脑胶质瘤通常由影像科、放化疗科参与,综合进行术前评估;复发脑胶质瘤还会有病理科的参与。通过多学科的参与,从不同专业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融合,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回避医疗过程中的错误观点。


大多数脑胶质瘤患者到医院就诊是需要进行手术的,这要求我们神经外科做到良好的引导和把控,和病人建立信任,告诉患者,我们有优秀的脑胶质瘤MDT团队,告诉他接下来的诊疗步骤,而不是手术完成后,神经外科的工作就结束了。MDT团队对一些复杂性疾病的认识更透彻,能为病人带来更大的获益,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神经外科 孙国柱教授





神外资讯

脑胶质瘤MDT最终让患者获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对贵院脑胶质瘤MDT制度未来有哪些展望?

孙国柱教授:

脑胶质瘤MDT最终让患者获益主要体现以下4个方面:


1)MDT的治疗模式可以实现精准诊断,有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了传统模式中患者反复检查,各科专家解释不尽相同,导致患者信任感缺失的状况,MDT各科专家达成一致,为患者提供精准个体化方案,患者的依从性也就增加了;


3)MDT能让患者的治疗等待时间缩短,通过诊断初始的评估,病人更加了解完整诊疗流程,减少了病人的等待时间;


4)MDT能减少患者的费用,有效避免了各个科室对患者的重复检查和重复治疗。


对MDT制度的展望,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专业的脑胶质瘤诊疗科室,使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都在这个科室进行,并能够及时与影像科、病理科、神经内科进行会诊。此外,我们还计划实行全覆盖服务形式,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诊疗信息都要留存,使诊疗全程一体化,通过各种联系方式增加与病人的沟通和随访,建立详实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还加强自身建设,进行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





放疗科 薛晓英教授





神外资讯
在MDT多学科讨论中, 对于MDT当中不同学科的作用和地位,有的专家认为应该以某一个学科为主组织MDT,有的专家认为在MDT中应该让每个学科都发表意见,您持什么观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薛晓英教授:

MDT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团队,主要是针对肿瘤患者多学科作战的团队。既然是团队,一定是各学科共同参与的,可以由某一学科(如神经外科)为主来组织,但讨论时一定是各学科有平等的发言权。现代医学对于疾病,尤其是对于肿瘤的认识逐渐深入细化,这样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医生的专业和技能更多的是专注于某一个方向,而肿瘤治疗过程又极其复杂,诊断方面包括病理(包括定性、分类、分级、分子特征等等)、影像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主要用于分期),治疗方面则涉及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内分泌、免疫等多种手段,这远远不是任何单一学科能够独立完成的。


真正面对病人诊疗过程的时候,一定是需要每一个学科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分析建议,充分讨论,尤其面对疑难、复杂、罕见病例时,就更需要多学科的充分讨论,为病人制定一个多种治疗手段有机整合的、最适合的、个体化的、使病人获益最大的治疗方案。我们医院神经肿瘤的多学科团队,多年来不断探索、磨合,逐渐成为一个务实有效的真正多学科参与的团队,在肿瘤与非肿瘤的判断、复发或难治患者的治疗等方面为患者解决了许多临床实际问题,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影像科 耿左军教授





神外资讯

脑胶质瘤的影像诊断对于脑胶质瘤的预后、脑胶质瘤诊疗方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脑胶质瘤MDT中影像科是怎么跟其他科室进行合作的?

耿左军教授:

在脑胶质瘤MDT中,影像科主要起了术前诊断和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的作用。临床对我们影像科的要求在日益提高,要求我们首先是及时的采集图像,高质量的呈现图像,并及时做出诊断。过去可能只是要发现病变,定性就放在其次,现在是发现病变同时还要进行定性诊断,只有定性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这样才能为神经外科术前入路的规划,放疗科放疗靶区的勾画等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个比较精准的依据。在和其他科室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师互相了解对方所关注的点是什么,这样使我们能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为临床服务。我觉得这种模式非常好,使我们整体的疾病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希望MDT模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病理科 李月红教授





神外资讯

作为神经肿瘤病理诊断的资深专家,您是否认为率先在神经肿瘤领域发展的分子病理诊断是攻克脑胶质瘤这一难治性瘤种的关键突破口? 

李月红教授:

近年来随着我们分子病理的快速发展,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神经系统肿瘤,在大多数肿瘤分类里,率先结合分子病理结果推出了分子分型。就目前来讲,分子分型已经比较完善,分子病理在病理诊断和治疗方面都体现了重要作用。我相信随着分子病理发展的方兴未艾,会有更多的分子标记物涌现出来,脑胶质瘤的分型会越来越细。我们现在都强调精准治疗,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只有实现以个体化分子病理为基础的精准诊断,才能做到精准治疗。我想分子病理在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这种核心作用会越来越强,让更多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得到更准确的个体化的治疗,他们的生存状况会得到不断改善,让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END



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观看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