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病例一
患者任JZ,男,59岁,以“突发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运动障碍2小时”于2020.08.16 8:46入院。既往发现“血糖高”2年余,未明确诊断并治疗、有“高血压”病史一年余,未正规用药治疗。
查体:BP 176/96mmhg,GCS 10分,刺痛睁眼、言语不清且有时胡言乱语、刺痛时能定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颈强,左侧肢体肌力0级,巴氏征阳性,右侧肌力4级。
辅助检查: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入院时CT
应用3D Slicer重建血肿约17ml(丘脑+侧脑室)
9小时后再次复查CT,可见丘脑血肿周围水肿带形成,三脑室受压明显,排除活动性出血。
根据复查CT,再次重建血肿,血肿量基本同前。
术前设计3D打印导板,给与微创穿刺置管手术治疗。
术后第一天复查CT
三维重建引流管与血肿
尿激酶4万单位血肿腔保留夹闭3小时,第二天复查CT并重建,残余血肿约7ml(丘脑+脑室)
继续引流一天后给予拔除头部引流管,复查CT。
经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患者,GCS 12分,肢体功能康复中......
02
病例二
魏某,男,55岁,以“头晕、左侧肢体无力5小时”于2020.08.19 23:30入院。急诊颅脑CT检查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查体:BP 164/106mmhg,浅昏迷,无言语反应,刺痛时肢体屈曲,不能定位,双侧瞳孔左:右=2.0mm:2.5mm,对光反射迟钝,颈强,左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4级,肌张力高。
入院后复查CT,较入院时血肿量增大。
三维重建血肿、自动计算血肿量约41ml(丘脑+侧脑室),透视化显示血肿在颅内的形态、位置。
6小时后再次复查颅脑CT,排除活动性出血
三维设计手术方案
打印完成的穿刺导板及延长导管,消毒备用
手术过程:在3D穿刺导板引导下丘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
术中应用器械、头皮切口约0.5cm及血肿液
三维重建引流管与血肿关系
术后应用尿激酶后再次复查颅脑的CT
病人意识好转,进一步治疗中.....
丘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但因丘脑位置深在,丘脑本身及周围结构重要、复杂,即使在现代显微镜、内镜等微创手术条件下,其开颅手术带来的创伤仍是巨大的,所以对于丘脑出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简单、安全快速、损伤小,其应用越来越多。
对于深部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王忠诚院士《神经外科学》早有介绍,这就是脑出血的微创置管治疗--穿刺血肿抽吸法:此法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伴脑室出血、进展缓慢的脑干出血等,由于原技术条件的限制,丘脑血肿定位困难,穿刺方向把握不准,穿刺定位准确性和引流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因此,如果血肿体积小或位置深,很难保证穿刺成功率,所开展的医院并非太多。目前术中 CT 定位﹑计算机辅助引导﹑手术机器人辅助等正逐渐成为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定位系统,从而保证了准确而安全的穿刺,达到了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引起广泛关注。已有文献报道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丘脑出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D 打印导板辅助穿刺置管引流引流,较传统的CT 体表定位穿刺置管引流,有如下优势:①真正做到了个体化治疗,以个体 CT 资料为依据。包括穿刺道的设计、穿刺点的确定、穿刺角度及深度,都做到了个体化设计;②术前准备耗时短、手术过程简便。术前仅需将患者颅脑 CT 数据刻录光盘后导入软件,熟练软件操作后,约 10 min 即可设计出导板数据,而导板打印的过程约在 30 ~60 min 之间;③因为穿刺的精确度及手术的创伤比传统的定位方式更加优化,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病人的治疗周期,降低了病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