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linical North America 》杂志2020年9月刊载[ Sep;49(3):453-474. ]美国Emory University的Erica A Giraldi,和 Adriana G Ioachimescu撰写的综述《多巴胺激动剂在垂体腺瘤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opamine Agonists in Pituitary Adenomas 》(doi: 10.1016/j.ecl.2020.05.006.)。
多巴胺激动剂治疗是分泌泌乳素的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通常会导致正常泌乳素血症、性腺功能亢进和肿瘤减少。卡麦角林在疗效和耐受性方面优于溴隐亭。在泌乳素水平正常的患者中,在低剂量的药物治疗下和影像学上肿瘤退缩(involution)的证据,可以尝试停用卡麦角林。多巴胺激动剂已被超适应证(off label)用于肢端肥大症,库欣病和无功能腺瘤患者。卡麦角林单药试验对轻度生化异常的肢端肥大症是有效的。在大多数患者中,卡麦角林联合生长抑素受体配体或培维索孟(pegvisomant)可改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
•药物治疗在库欣病患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可用的治疗方案包括类固醇生成抑制剂、中枢作用制剂(centrally acting agents)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目前有几种药物正在研发中,可能最终扩大库欣病的治疗选择。
多巴胺通过调节泌乳素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来抑制泌乳素分泌。在多巴胺受体(DRs)5种类型中,多巴胺2型受体(D2R)的激活,抑制泌乳素分泌的作用最强,主要是通过减少环腺苷酸(cyclic AMP)的积累和细胞钙的水平。泌乳素细胞、生长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无功能腺瘤的D2R受体表达是多变的。已建立多巴胺激动剂(DA)治疗用于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并在适应证外(off label)用于肢端肥大症、库欣病和无功能垂体腺瘤。研发出几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Box1)。溴隐亭和卡麦角林是最常用的,后者具有更高的D2R选择性/亲和力和较长的半衰期。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头痛,头晕,和情绪变化,包括冲动控制障碍,中止服药后一般会得到解决。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高剂量卡麦角林与瓣膜病变风险增加有关。在治疗泌乳素瘤时,小剂量通常不会遇到这种风险。在多巴胺激动剂(DA)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脊液漏和垂体卒中的病例很少。
泌乳素瘤占垂体腺瘤的40% - 57%,主要影响女性。绝经前妇女临床表现为闭经、溢乳或不孕症,影像学上大多伴有微腺瘤。男性表现为头痛、视力改变、性腺功能减退或男性乳房发育,大腺瘤患病率较高。
多巴胺激动剂(DAs)是泌乳素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旨在使泌乳素正常化、肿瘤得到控制和性腺功能恢复。
2011年内分泌学会指南推荐治疗泌乳素大腺瘤或有症状的泌乳素微腺瘤。对于泌乳素微腺瘤和性腺功能低下的女性,或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或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因为肿瘤不太可能生长。相反,对泌乳素大腺瘤推荐肿瘤靶向治疗。虽然60%至90%的男性接受DAs治疗后性腺功能减退得到解决,有些人需要睾酮替代治疗,而这在一些报道中与肿瘤生长有关。
一项系统综述评估了来自8项随机和178项非随机研究(39项溴隐亭, 26项卡麦角林,15项诺果宁)的3000例患者。与未治疗相比,多巴胺激动剂(DAs)降低了泌乳素水平(加权平均差-45;置信区间[CI]- 77至-11)和持续性高泌乳素血症的风险(相对风险0.90;CI0.81 - 0.99)。
在美国,卡麦角林和溴隐亭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泌乳素瘤,最大推荐剂量分别为2 mg/wk(周)和15 mg/d(天)。
溴隐亭是第一个用于泌乳素瘤的药物,剂量为2.5 -15 mg/d(天)。对(1978年至2011年)7项研究的系统综述表明,大多数患者有正常泌乳素血症(68%)、肿瘤缩小(62%)、视力缺损缓解(67%)、溢乳症(86%)、闭经(78%)、性功能障碍(67%)和不孕症(53%)。在2013年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所有接受溴隐亭治疗(中位10 mg/d)的侵袭性泌乳素大腺瘤患者,在30个月后肿瘤缩小,正常泌乳素血症率为91.3%(69.6%在6个月内)。
卡麦角林的剂量为0.25 - 3mg /wk(周)比溴隐亭更能有效地恢复正常的泌乳素血,患者偶尔需要11 mg/wk。
2006年对(1980年至2000年初)14项前瞻性研究和2项回顾性研究的综述发现,81%至96%的患者达到正常泌乳素血症,48%至83%的患者肿瘤缩小。一项对26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正常泌乳素血症率在50%至100%,肿瘤缩小率在47%至97%。在27例服用卡麦角林的老年男性的回顾性研究中,85.7%发生正常泌乳素血症,93%发生大腺瘤退缩(involution)。
大多数比较卡麦角林和溴隐亭的研究都指出了它们的生化结果和不良影响。
在一项对459例高泌乳素性闭经女性的多中心试验中,患者以双盲方式接受两种药物中的一种,为期8周,然后进行16周的非盲治疗。卡麦角林组泌乳素正常化率为83%,溴隐亭组泌乳素正常化率为59%,而卡麦角林组恢复排卵率为72%;溴隐亭组恢复排卵率为52%。只有3%的患者因副作用停用卡麦角林,而有12%的患者因副作用停用溴隐亭。随后的4项随机试验(743例患者)的荟萃分析(包括上述试验)显示,卡麦角林与溴隐亭的直接比较显示,卡麦角林出现正常泌乳素血症的可能性较高,持续闭经的风险较低,卡麦角林的副作用较少。在对3000例患者的系统综述中,卡麦角林比溴隐亭更有可能解决高泌乳素血症、闭经和溢乳症。
在溴隐亭研究中,有65%到100%的患者的肿瘤大小缩小了50%到75%,在卡麦角林研究中,有70%到90%的患者的肿瘤大小缩小了30%到100%。
最近很少有研究比较卡麦角林和溴隐亭。在对24例巨泌乳素腺瘤患者的荟萃分析中,溴隐亭和卡麦角林的平均肿瘤体积缩小(TVR)和反应者比例相似。卡麦角林组(60.4%)比溴隐亭组(35.3%)达到正常泌乳素血症的患者多。
总之,从临床、生化和放射影像学效果来看,卡麦角林似乎优于溴隐亭。然而,肿瘤的缩小并没有通过大规模的直接比较研究进行评估。在临床实践中,多巴胺激动剂(DA)的选择还取决于药物的可用性和患者的偏好。作者通常使用卡麦角林治疗大的或侵袭性肿瘤。在出现耐受不良或反应不满意的情况下,可将溴隐亭改为卡麦角林。
特别是对大腺瘤患者,预测多巴胺激动剂(DAs)治疗患者的长期生化反应和肿瘤缩小反应是一个重要方面。
一项对110例接受卡麦角林(最大剂量3.5 mg/wk)治疗的泌乳素大腺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治疗期间的最低泌乳素水平是肿瘤缩小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其次是卡麦角林剂量,它与放射影像学结果呈负相关。
一项对44例接受卡麦角林(最大剂量4.5 mg/ wk)治疗的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确定,TVR大于50%,伴泌乳素正常,为有反应。3个月后TVR大于25%且正常泌乳素血症的患者更有可能有长期反应。
在对71例大腺瘤男性患者的历史性前瞻性研究中,起病表现为较低的泌乳素水平和较小的腺瘤的出现正常泌乳素血症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在治疗6个月后,较低的泌乳素水平和肿瘤缩小分别预示着随后的正常催乳素血症和肿瘤收缩。卡麦角林的最大剂量为7mg/wk,达到正常泌乳素血症的患者所需的剂量比未达到正常泌乳素血症的患者要小。
总之,基线生化和放射影像学测量,以及3至6个月后的反应,似乎对多巴胺激动剂(DA)治疗的长期结果起着预测作用。反应者似乎需要较小的剂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从增加剂量到大于2 mg/wk中获益。
根据内分泌学会的指南,如果泌乳素正常且肿瘤在影像学上不再可见,接受2年以上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停用多巴胺激动剂(DA)。这一建议是基于4项研究得出的,这些研究显示在DA撤药后,26%至69%的患者出现生化复发。2项研究是回顾性的(89例和46例患者), 1项是前瞻性的(200例患者),和1项是荟萃分析。 2011年以来,另外两项荟萃分析发现,撤药前使用最低的DA剂量下肿瘤缩小的患者有44%至50%出现复发和较好的预后(表1)。
表1.多巴胺激动剂治疗停药的荟萃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多巴胺激动剂撤药试验后密切的临床和生化监测是很重要的。
多巴胺激动剂(DA)时代之前,手术是泌乳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推荐对DAs耐药或不能耐受、因肿瘤肿块占位效应导致视力下降、和考虑怀孕的肿瘤未缩小的泌乳素大腺瘤患者以手术治疗。
目前还没有将DA治疗与手术进行头对头的研究。在一项包括30项手术研究(平均随访4.9年)的荟萃分析中,生化缓解率为68.8%,复发率为18%。
一项荟萃分析评估了55项DA研究(3564例患者)和25项手术研究(1836例患者)。在DA研究中,中位治疗时间为24个月,停药后随访12个月。在外科研究中,术后随访22个月。34%患者(36%的泌乳素微腺瘤,28%的泌乳素大腺瘤)多巴胺激动剂撤药后维持正常泌乳素血症,而67%的术后患者(83%的泌乳素微腺瘤,60%的泌乳素大腺瘤)维持正常泌乳素血症。
最近对泌乳素巨腺瘤的研究表明,包括手术、多巴胺激动剂(DA)和有时放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可以使52% - 67%的患者出现正常的泌乳素血症,25%的患者的肿瘤显著缩小。
综上所述,手术成功后维持正常泌乳素血症的可能性比DAs停药后更大。需要注意的是手术病人的选择和外科专业技术。对于大肿瘤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和药物治疗。
妊娠的影响
(Pregnancy Implications)
纠正高泌乳素血症可使大多数患者恢复排卵。两个主要的关注点与妊娠有关:多巴胺激动剂(DA)的安全性和肿块占位效应症状的风险。内分泌学会的指南建议在妊娠期间中止多巴胺激动剂(DA),除非是肿瘤毗邻视交叉的女性。神经眼科评估在这些病例中是必不可少的。
最近的一篇综述分析了15项研究(764例患者),发现在妊娠期间有症状的肿瘤在微腺瘤中占2.4%,在大腺瘤中占4.7%,在未行手术或放疗的大腺瘤中占16.4%。
溴隐亭已被证明能穿过胎盘,而卡麦角林则缺乏相关数据。在一项对29例妇女(32次怀孕)使用DAs(81.2%溴隐亭,18.8%卡麦角林)的研究中,患者被建议在确认怀孕后中止用药。其中,8.7%的孕妇在怀孕前停药,60.9%的孕妇在怀孕第二个月前停药,26.1%的孕妇在孕中期前停药,4.3%的孕妇在孕中期后停药。有22例分娩的数据,其中13.6%是早产。对18个已知出生体重的婴儿,低体重比率为5.6%,极低体重的比率为5.6%。在32名婴儿中,有3.1%患有内翻足。在对先前使用溴隐亭(6239)和卡麦角林(1016)的妊娠的回顾中,自然流产、终止妊娠、异位妊娠和畸形的比率与一般人群相似。相比之下,从有57408名妇女法国的数据库(其中0.3%使用过DAs)发现,DA暴露与早产和早期流产(early pregnancy loss)有关,但与出生缺陷无关。此外,最近的一项综述总结了15例在整个怀孕期间服用卡麦角林的患者:13例没有并发症,1例有严重的先兆子痫和胎儿死亡,1例在36周时早产。
总之,接受多巴胺激动剂(DAs)的妇女从孕前咨询中获益。除非症状性肿瘤增大的风险似乎很明显,否则一旦确诊怀孕,应停止使用DAs。
肢端肥大症的一线治疗是手术。内分泌学会指南建议对术后有持续性或复发性疾病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生长抑素受体配体[SRLs]、培维索孟[pegvisomant]或多巴胺激动剂[DAs])。SRLs和pegvisomant被FDA批准用于肢端肥大症,而DAs在适应证外(off label)使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多巴胺受体(DR)在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中的表达,DR2(多巴胺受体2型)是主要的多巴胺受体(DR)类型。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表了使用溴隐亭的研究。1994年对34项研究(616例患者)的综述发现,10%的患者出现生长激素正常化和10%到20%的肿瘤缩小。在最近对133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生化反应率为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