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发布 | 6387阅读
颅眶颧入路

张建富

威海市立医院

达人收藏

颅眶颧入路是将翼点入路向颅底方向的进一步扩展,在翼点开颅术基础上切除部分眶顶、眶外侧壁和颧弓以增加颅底显露,使器械和病变部位直接距离比翼点和外侧裂入路更近,为手术提供广阔、多方向的径路以达前、中颅底和颅后窝、斜坡的上1 / 3。1985年Fujitsu采用颧弓及部分眶外侧壁截断及额颞开颅处理脚间池病变。1986年Hakuba首次提出“眶颧弓颞下入路”这个名称,采用额颞眶开颅术、眶颧骨截骨术和眶外侧壁、蝶骨大翼外侧的切除,成功地处理了鞍旁脚间窝、蝶骨峭中内1/3、岩骨斜坡区的脑膜瘤、三叉神经鞘瘤和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并于1989年改良了手术切口,扩大了游离骨瓣和骨窗的范围。1995年Rohde 采用该入路处理眶下外侧面及眶尖伴或不伴颞下窝扩展的肿瘤及颅眶沟通瘤。


颞骨前部的颅底是幕上最低的部位,对此部的扩大暴露使从幕上尽可能的到达鞍上、鞍旁及脚间池区成为可能。离断颧弓即为此目的,而去除眶上、眶外侧壁(Fujitsu和Kuwabara1985)和后壁更有助于此入路的暴露( Fujitsu和Kuwabara1986)。经侧裂(翼点)和额下入路时,将眶内容物向内、向外牵拉,可以扩大术野并可减轻对脑的牵拉。颅眶颧入路这种很低的颅底入路靠颅眶颧联合开颅得以实现,该入路可从多角度进行,主要是经前侧方,有时也可经对侧进行操作。

适应症


蝶骨嵴脑膜瘤,特别是床突型。

向后方生长的鞍上颅沿管瘤。

巨大垂体瘤以及其他鞍上大型肿瘤。

高位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


以下为讲课幻灯:




1

END


版权声明


神外资讯APP所发表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的版权均为主办方/原作者及神外资讯所有,未经神外资讯明确授权,任何人不得以改编、裁切、复制、转载、摘编、录制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盗取任何内容。经神外资讯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请注明来源:神外资讯。如有违反,神外资讯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神外资讯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本号发表的作品。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