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监测有道丨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第178期,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熊晓星教授带来的:颅内压监测临床应用交流,文末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华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中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简志宏教授作出精彩点评,欢迎观看、阅读。
颅内压监测临床应用交流
课件展示
精彩点评
(冯华教授点评)
非常感谢人民医院的同道在疫情期间还能坚持我们神经外科的手术,展示的9个病例涵盖脑外伤、脑出血和颅内肿瘤,处理得都非常及时,非常有价值,非常让人尊敬,值得我们神经外科同道学习。引用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涂通今教授的一句话:谁掌握了颅内压,谁就掌握了神经外科,强调了颅内压作为神经外科总论的重要性。虽然过去颅内压监测主要用于指导颅脑创伤的救治,但在卒中、脑出血、脑肿瘤的诊疗中,颅内压监测同样重要。首先,我认为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情况下,凡是CT上有器质性脑损伤的患者,无论是否进行去骨瓣减压,都建议做颅内压监测。第二,在脑出血情况下,颅压监测的价值和意义缺少专家共识,但仍应该将其作为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脱水药使用的重要依据。第三,对于脑肿瘤,尤其与脑室系统相关的脑肿瘤,术后颅压监测明确患者病理生理变化,是对患者治疗效果和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因此,无论是外伤、肿瘤还是卒中,在患者经费允许的前提下,我认为颅内压监测都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研发国产的颅内压监测设备,希望尽可能降低颅内压监测成本,解决颅内压监测争议的源头。总而言之,不要把颅内压监测仅仅用于颅脑创伤的救治,对于中风,对于颅内肿瘤术后,尤其是和脑室系统关系密切的肿瘤术后,应该多探索颅内压监测的价值和意义。
冯华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
精彩点评
(王中教授点评)
从熊教授的9类病例中,我们看到颅内压监测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三例脑出血的病例和第五里巨大脑膜瘤的病例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颅内压监测在其中起到了早期发现和指导治疗策略调整的重要作用,是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认为颅内压监测无论是在颅脑外伤、还是脑出血、包括部分肿瘤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颅内压监测对于正在考虑是否进行手术的部分脑外伤或脑出血患者的意义非常巨大;对于脑肿瘤术后仍有高颅压风险的患者,颅内压监测也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颅内压监测运用的范围可能会越来越广。当然,颅内压监测是我们手术以后观察颅内压变化的手段之一,我们还要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体征变化,综合地判断患者的状况,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此外,对于颅内压监测具体的时间问题,熊教授展示的病例大都在7天以内,我们临床的监测时间可能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所调整,在确定颅压不高且影像学CT检查稳定的情况下再撤掉颅内压监测。颅内压监测在我们临床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快,但我们必须严格的掌握指征,我相信这对于病人一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精彩点评
(简志宏教授点评)
简志宏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二科副主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