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默沙东联合全国胶质瘤MDT中心正式启动“医带医路”MDT多学科交流项目,推动东西交流,南北互融,持续推动中国脑胶质瘤多学科学术交流。2020年,正值“医带医路”项目启动一周年,神外资讯有幸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胶质瘤MDT团队接受专访。
专家寄语
毛颖 神经外科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的诊疗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脑胶质瘤领域也在一直发展中,但众所周知,脑胶质瘤的治疗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各科室通力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积极建设胶质瘤MDT诊疗团队,自2013年建立以来,团队一直致力于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积极推动神经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病理科、放射科、神经内科的多学科互动,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治质量。从根本上为脑瘤患者降低医疗费用,为患者提高快速、便捷的诊疗服务,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我们也在探索互联网医疗这片新天地,加强与国内其他中心的合作交流,每两周一次的“聚力华山,探脑论道”MDT院际联合讨论,为本院患者找到更多治疗选择的同时,也和兄弟医院一起解决了外地患者的困难,在此也欢迎广大同道与我们进行更多临床技术、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脑胶质瘤MDT团队
吴劲松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二上午华山医院总院/
周四上午华山医院虹桥院区
盛晓芳教授 放疗科
门诊:周四上午华山医院
虹桥院区
秦智勇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一上午华山医院总院/
周三上午华山医院浦东院区/
周四上午华山医院虹桥院区
庄冬晓教授 神经外科
门诊:周一上午华山医院总院/
周五上午华山医院虹桥院区
梁晓华教授 肿瘤科
门诊:周二上午华山医院总院/
周二下午华山医院虹桥院区
汪洋教授 放疗科
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下午
华山医院总院/周四下午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
任彦教授 影像科
门诊:周一下午华山医院总院
陈宏教授 病理科
门诊:周三上午、周三下午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
陈向军教授 神经内科
门诊:周一上午、周二上午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周二下午
华山医院总院
赵桂宪教授 神经内科
门诊:周二下午华山医院北院/
周六上午赵桂宪工作室
名家专访
神经外科 吴劲松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采访)
神经外科 秦智勇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秦智勇教授采访)
秦智勇教授: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到现在为止,在党和政府的全力抗击下,现在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全世界的疫情还没有得到控制,所以我们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神经外科各级医院的医生和领导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经历并见证了历史。疫情目前虽然告一段落,但对我们的医教研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从最初的停诊到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后的复诊,目前为止,门诊、手术都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常态。我们线下的学术会议、多学科的讨论都还不能实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停下我们学科建设的步伐。虽然不能线下,但是我们可以线上。“医带医路”从2019年启动至今一年,去年是以线下活动为主,今年创新了线上的组织形式,我们也把每两周一次的胶质瘤MDT和“医带医路”很好地结合起来,与全国多中心进行讨论。在疫情背景下,我们一方面要控制疫情,一方面也要坚持多学科MDT的会议讨论。
秦智勇教授:
神经外科 庄冬晓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庄冬晓教授采访)
庄冬晓教授:
我们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主要由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放疗、神经内科、神经病理以及其他相关的多学科专家组成,还包括协助工作的病案管理、MDT秘书、护理团队等。我们神经肿瘤MDT团队的活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Tumor Board,即神经肿瘤的病例讨论会,每两周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举办,目前由于疫情,改为定期线上会议,在线上会议中,除了本院的各学科专家,还邀请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专家进行MDT病例讨论会;二是MDT多学科联合门诊,每周一下午由多学科专家一起参与,门诊采用全预约制,所有病例均由团队成员推荐。
庄冬晓教授:
放疗科 盛晓芳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盛晓芳教授采访)
MDT首先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团队,包含着一群对胶质瘤诊疗有着浓厚兴趣的各学科专家及青年医生。我们的团队里不分主次,大家轮流主持MDT讨论会,营造畅所欲言的环境。我们有相对固定的,包含放射诊断、影像、病理、手术、放疗、化疗、神内等与胶质瘤密切相关的各学科团队,每个团队的带头人都积极带领自己队员来参与MDT,并不断提供病例,提出探索性问题,促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们对胶质瘤治疗的认识。同时让年轻医生整理病例,提高年轻医生对疾病诊疗的兴趣,学会如何了解病患,学习团队各学科精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的团队在不断地创造品牌,拓展学科的范围,开阔视野,在团队建设的同时也寓教于乐。如今,我们团队已经坚持七年时间,我们将持之以恒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提升我们的MDT品牌。
放疗科 汪洋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汪洋教授采访)
汪洋教授: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我国总体癌症的5年生存率是30%,而美国是66%,造成差距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治疗是否规范化。大家知道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WHO公布有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20%,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以往放疗设备简陋,精准度较差,另一方面是很多患者和非放疗科医生对放疗认识不足,导致患者对接受放疗的依从性不好,存在恐惧感。但最近10多年来,放疗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家医院广泛开展了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影像引导放疗,大大提高了放疗的精准性和疗效,同时也明显降低了放疗的不良反应,所以我们也看到放疗在脑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在逐年提高。此外,在MDT中,我们通过展示患者放疗前后的疗效,让患者和非放疗专科大夫了解到放疗的良好疗效,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如果采用先进的放疗技术、制定合理的放疗计划、选择合适的放疗患者,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放疗科医生也通过参与MDT活动,了解到放疗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医保制度的健全,放疗在脑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会愈发凸显,广大患者追求美好健康生活的强烈愿望也一定能实现。
汪洋教授:
肿瘤科 梁晓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梁晓华教授采访)
梁教授,您认为目前的MDT胶质瘤团队在神经肿瘤的诊疗中还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病理科 陈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宏教授采访)
陈教授,针对新的WHO病理分级,您认为分级判断的变化主要在哪里?对于诊疗上是否有一些新的提示?
陈宏教授:
影像科 任彦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任彦教授采访)
任彦教授:
影像学的发展及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尤其在神经肿瘤的诊疗中,无论是国外的NCCN指南,还是国内的胶质瘤诊疗规范都把影像作为神经肿瘤的重要参考标准。影像学检查在MDT中的作用首先反应在影像科日常要做的两个最重要的诊断: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告诉神经外科医生病灶所在;定性诊断是通过二次读片,汇总信息,向MDT团队提供正确的鉴别诊断,尽可能避免漏诊误诊,才能保证后续正确的综合治疗。MDT的每一个成员都非常重要,影像科医生作为其中一份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上提到的是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大家知道胶质瘤在术后还有很长的综合治疗过程,包括放化疗、电场治疗等,在此过程中,患者病情会不断的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影像检查随访来判断病情是稳定还是进展,或是假性进展,以便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因此,影像科医生有时候起到的是节点作用,将患者分流到不同科室进行治疗。作为MDT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我们希望能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在关键的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神经内科 赵桂宪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桂宪教授采访)
赵桂宪教授:
我认为神经内科医生在脑胶质瘤MDT中还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主要体现在脑胶质瘤疾病的诊断,包括术前和术后。对颅内一些单发或多发肿瘤性病变来说,是需要和炎症、感染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尤其一些疾病难以通过单纯的影像检查明确定性诊断。对于这样的病例,神经内科可以通过如脑脊液细胞学、特殊的抗体等,在术前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如果明确是神经内科相关疾病,可以直接留科治疗;如果是肿瘤性病变,再转到神经外科进行活检或者手术,这样帮助患者尽早明确诊治,少走弯路。同时如果术后病理提示是非肿瘤性病变,神经内科也可以接管进行进一步的诊治。此外,通过参与这些病例MDT的讨论、诊疗和总结,大家也可以共同提高,最终让团队每一位成员受益。希望大家可以加强合作,让MDT模式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总结
吴劲松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胶质瘤诊疗中心副主任
版权声明
神外资讯APP所发表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的版权均为主办方/原作者及神外资讯所有,未经神外资讯明确授权,任何人不得以改编、裁切、复制、转载、摘编、录制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盗取任何内容。经神外资讯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请注明来源:神外资讯。如有违反,神外资讯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神外资讯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本号发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