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导向装置(PED)的孔隙率低,在完全释放后可提供30%至35%的金属覆盖率,最终导致动脉瘤血栓形成。与传统的支架相比,PED具有更大的金属覆盖面积,可有效的实现血流导向,可作为新内膜生长的支架,从而完全隔绝动脉瘤。
——摘自文章章节
【Ref: Akinduro OO, et al. Neurosurgery. 2020 Jan 24. pii: nyz548. doi: 10.1093/neuros/nyz548.】
研究背景
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仅占颅外动脉瘤的0.4%-1%,却是年轻人中风的主要病因。创伤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包括颈部创伤和颅底骨折,也可以是由自发性、感染、动脉硬化、肿瘤浸润和结缔组织病引起,或者由颈前淋巴清扫手术或放射疗治疗引起的医源性损伤。鉴于Denver分级为1和2级的颅外颈动脉夹层可经药物治疗,但是Denver分级为3级的假性动脉瘤,由于不足10%的患者可以只通过肝素治疗而治愈,可能需要治疗预防破裂出血和栓塞性卒中。
血流导向装置(PED)已报道用于颈内动脉(ICA)动脉瘤的治疗,且小组病例的单中心研究证明了其在颈内动脉颅外段假性动脉瘤治疗中的有效性。因此我们第一个提出对于PED治疗ICA颅外段假性动脉瘤,进行多中心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研究方法
研究者对来自6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数据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11年1 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接受PED治疗ICA颅外段假性动脉瘤的24例患者的数据;在入院、干预后和出院前通过mRS量表和NIHSS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术后至少随访4个月,随访将假性动脉瘤闭塞分为完全闭塞(100%闭塞),次全闭塞(>90%闭塞)或不完全闭塞(<90%闭塞)。用DSA、CTA或 MRA分析影像学结果。
研究结果
在6个中心的24例PED患者中共治疗了28个假性动脉瘤,平均直径为17.7 mm(4.1-52.5mm)。平均年龄为52.1岁(17-73)±14.3岁,其中14位女性和10位男性。在平均21个月(4-66个月)的随访中,完全闭塞的患者达到89%(n=25/28),其余患者为次全闭塞(>90%闭塞)。没有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88%(n=21/24)患者NIHSS评分为0,12%(n=3/24)患者NIHSS评分为1,83%(n=20/24)患者mRS评分为0,17%(n=4/24)患者mRS评分为1。
治疗过程
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测量ICA的大小以选择最佳尺寸的PED,因为尺寸过小可能会导致支架贴壁较差,进而内漏和支架移位风险增加。我们将PED放置超过假性动脉瘤的远端侧5毫米,以确保将假性动脉瘤完全覆盖。术中透视下通过Marksman或Phenom微导管释放PED。手术后,患者继续服用氯吡格雷至少3个月,并无限期服用阿司匹林。案例1见图-1,52岁的男性,入院表现出右侧无力,面部下垂和发音困难,NIHSS为22,治疗后11个月的CTA显示没有假性动脉瘤充盈;案例2见图-2,57岁的男性患者,出现严重的左侧头痛和左侧搏动性耳鸣,左眼短暂性视力丧失,治疗4个月后CTA未显示假性动脉瘤的残余充盈。
图1
图2
讨 论
PED是一种由48根钴、铬和铂材料金属丝编织成的,自膨胀圆柱体密网眼装置。它的长度为10到35mm,直径范围为2.5到5mm(间隔为0.25mm)。其孔隙率和网孔密度在减少动脉瘤内血流上起着重要作用。PED的孔隙率低,在完全释放后可提供30%至35%的金属覆盖率,最终导致动脉瘤血栓形成。与传统的支架相比,PED具有更大的金属覆盖面积,可有效地实现血流导向,可作为新内膜生长的支架,从而完全隔绝动脉瘤。然而,PED在治疗颅外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缺陷,颅外ICA夹层动脉瘤直径的多变性以及PED本身的低径向力使支架难以实现最佳的贴壁;颅外ICA随颈部运动有压迫PED并导致塌陷、位移和血管堵塞的风险;此外最大可用的PED直径仅为5mm;不适合治疗动脉瘤破裂的紧急情况;考虑到PED的成本高昂,因此可能也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案。
研究结论
PED治疗ICA颅外段假性动脉瘤对某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来确定PED对ICA颅外段假性动脉瘤的血流导向作用。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