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术机器人是否有能力协助应对手术中的突发问题?
齐鹏: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为什么说手术机器人从研发到临床应用的过程比较漫长?一方面,从科研到产品真正的落地,要经过很多的验证流程。另一方面,如同在问题中提到的,在突发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去用这台手术机器人。如果说我们不能解决好这个第二点问题,那么机器人实际上就是不能放心应用的,因为它存在非常大的风险。但是既然是这种机械性的设备,我们又不能100%保证它完全不出错,这个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通过某些设计,不仅是通过硬件上的设计,还有通过软件的设计,给它设定一个合理的“安全阀”,能够让它在出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地止损,及时地停止不良性的操作,从而让医生尽快地去处理,所以我们说:机器人现在来讲并不是完全替代医生,只是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
2
未来是否手术机器人是有可能性去独立地完成简单的手术?
3
齐鹏:模拟肯定是要有的,因为我们在研发过程中肯定是要针对某种操作,然后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这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把机器人直接带到手术室,让它突然面对一个完全全新的环境,然后进行操作。不是这样的。我们肯定是要进行一些术前的规划,而且当前把机器人用到的一些手术也都是特定的、规范性的手术程序,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特的情形,医生解决不了,然后我们让机器人去。我们事先肯定是针对某一个任务,然后进行反复验证,然后完全确认了这个机器人是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才能让机器人去做。
4
5
齐鹏:我们提倡医工结合。做机器人,不能单一从工程师角度去想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机器人去给医生用,我们更要去看医生他有什么样的需求。对这个需求,我们是通过机器人的方式也好,或者智能化的方式也好,总之要帮医生去解决。首先,我们就要学习医生他以前是怎么样去完成这个任务的,通过学习专家医生,就是操作技术最好的这些医生他们的经验,我们尝试让机器人去复制这些专家医生手术的技能,来配合医疗人员进行更高水平的手术操作。
专家简介
齐鹏
同济大学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同济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创新创业指导教师、新生院校聘导师。博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机器人学专业,入选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启明星计划,主持国家基金、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中国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新加坡教育部学术研究基金等。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专利10项。研究方向包括医疗机器人、机器学习、智能传感与交互。
本期策划:沈雳
责任编辑:陈宝麟
本文作者:齐鹏
后期制作:任燕龙 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