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幸参加了上海市神经外科肿瘤学组的颅底论坛,分享了自己对Dolenc入路的理解,并展示了一例跟随师兄王旭辉主任完成的海绵窦脑膜瘤的手术过程。现在还清楚记得这例手术的情形,整整一天不吃不喝却毫无疲倦,从眶颧到前床突,从硬膜内到硬膜外,从Parkinson到Dolenc,全程跟随师兄灵活写意的刀尖,畅游在海绵窦的各个间隙内,将那些早已在心中默默演练的步骤看了个遍,至今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个课件也在今年6月苏大二附院陈刚教授的颅底论坛上跟几位小伙伴们小范围交流过,昨天再次展示,也荣幸地受到了钟平教授和张晓华教授等大佬们的肯定,因此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如下三个核心概念需要理解。
2、Dolenc三角是磨除前床突之后显露的硬膜外间隙,是海绵窦真正顶壁的前部,膜性结构是硬膜的骨膜层。
尤其需理解其为一立体空间,根据所在平面和内容物的不同,我将它分为下图几个不同颜色的部分。
3、Dolenc入路的“前世今生”:大师目前为止发表的所有文献和专著,数量不多分值不高,却注定载入神经外科史册。最核心技术分别发表于1983、1985、1987(蓝色),核心技术的名称都以“trans-”表达(红色),相应的适应症也清晰展示(黄色)。最经典的著作当属1989、2003两部,完全为大师个人理念的两个阶段的完全展示,另两部为主编的各路大咖合集。
4、1983年的第一篇文献——Dolenc技术的提出。
所谓Dolenc技术,是硬膜内-硬膜间剥离海绵窦外侧壁的技术。是整个Dolenc入路体系中的一个技术步骤。
海绵窦外侧壁的处理也是经颅海绵窦入路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另外还有Hakuba技术和Kawase技术。
5、1985年的第二篇文献,是整个Dolenc入路体系最重要的一篇,开创了硬膜外前床突切除术,以及特殊的硬膜切开、远环打开的方法,此为Dolenc入路的最核心步骤,基于ICA颈眼动脉瘤提出。
“原始标准版”Dolenc入路即为“3-T”组合。以下为1989年专著中的详细步骤。
1999年的文献其实就是1985年“3-T”入路的“复刻版”,增加了一个步骤,即硬膜外切开脑膜眶韧带(MOB),加大了硬膜外前床突的暴露。此步骤实乃借鉴了前述的“Hakuba技术”。
6、1987年的第三篇文献,在上述“3-T”的基础上进化为“高配版”的“6-T”,是基于Yasargil翼点入路前外侧视角下处理BA动脉瘤的全新颅底技术,所谓的“transcavernous approach”即为此入路下的最核心步骤。
7、2003年专著中,结合了Kawase入路,形成了Dolenc入路体系的“终极顶配版”,Dolenc+Kawase,佟小光主任所谓的“人类抵御蝶岩斜区病变的终极武器”。
8、1994年的文献,前外侧视角硬膜间处理三叉神经鞘瘤,是不同于Kawase入路视角下处理此类肿瘤的另一经典入路。基于病变的部位,主要使用了针对鞍旁间隙外侧壁的硬膜间技术步骤,甚至可以省略最核心的“transACP”环节,这也体现了Dolenc“7-T”体系内各个“T”的按需灵活运用的理念,不求最大最全,只求最合适。
9、1997年的文献,经颅处理侵袭性垂体瘤的极限入路,虽然目前已大部分被内镜经鼻入路替代,但仍是一些偏侧生长垂体瘤的绝佳入路。其中对顶壁和外侧壁各个间隙的运用,也是处理海绵窦内脑膜瘤的借鉴来源。
10、1983-2003,Dolenc入路体系的“前世今生”,跨越20年的技术演变历程,详见两本专著内的两个Dolenc教授亲自撰写的经典章节。切口反而变大,但细节是更为微创。
以下便是整个Dolenc入路体系的三个核心区域。正如昨晚钟平主任说的“入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我想,所谓的Dolenc入路,只有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拆解了它的各个环节,才能理解,它其实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病例下,对整个体系内各个技术环节的按需自由组合形式。Dolenc教授本人的文献和著作中,从未出现所谓的“Dolenc approach”这一说法,正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吧。
11、以下便是我们分享的病例,由新华医院神经外科王旭辉主任主刀。这是一例多次手术多次复发的颅底脑膜瘤,且已经过放疗。下图是患者本次第4次手术前的影像。术前右侧各眼球运动神经均已麻痹,肿瘤充满整个右侧海绵窦和Meckel囊,突破鞍旁间隙的顶壁、外侧壁、后壁、前壁,广泛累及中颅窝,并突入后颅窝。
扩大翼点入路皮肤切口。
扩大了原先的骨窗,并行2-piece OZ开颅。
先处理硬膜内的肿瘤,清理各基底池间隙。可见肿瘤经海绵窦外侧壁沟通的坡口。
转为硬膜外,切开MOB后首先磨除前床突,清晰暴露Dolenc三角。
Hakuba技术剥离海绵窦外侧壁前部,并经外侧壁各间隙,清除鞍旁间隙前半部分肿瘤。
Kawase技术剥离鞍旁间隙外侧壁后部,显露Meckel囊外侧壁。
术中惊魂一刻,清除Parkinson三角内肿瘤时,不慎撕裂MHT于ICA发出处,所幸经明胶海绵压迫后顺利止血。
切开Meckel囊外侧壁,切除其内肿瘤,遗憾未彻底打开三叉神经Meckel囊入口,或未进行前岩骨切除术,以致于未完成后颅窝的完整暴露,这也是术后肿瘤残留的唯一部分。
整个经外侧壁切除后的整体观。
转战顶壁,首先打开视神经管硬膜,清除其内肿瘤。
打开Dolenc三角膜性顶壁,切除包饶床突段ICA的肿瘤。
Dolenc技术开放动眼神经入口。
游离远环,扩大第二、三间隙;从Dolenc三角向后继续切开顶壁后部的Hakuba三角,彻底清理海绵窦顶壁内肿瘤。
Dolenc技术沿动眼神经入口-滑车神经入口-岩上窦外侧缘完整切除整个肿瘤化的鞍旁间隙外侧壁。
最后的术野。
术后影像全切海绵窦内、中颅窝肿瘤,沿三叉神经Meckel囊入口突入后颅窝的部分残留。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可惜患者术后病理确认为WHO-II级脑膜瘤,预后不佳。
在论坛上,最后钟平主任总结“颅底技术和入路没有新旧之分,没有落伍和时髦一说,只有适宜与否,也与术者的熟练程度相关”。30年前Dolenc教授发明的入路,在30年后仍然是这一领域的最终极水准。我觉得,这正是经典的力量,这正是每一代神外匠人们必须孜孜不倦传承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