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1日发布 | 792阅读

串联颈部动脉夹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张言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达人收藏

2015年以来,多项临床对照试验已经证明了血管内取栓术在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而引发的脑卒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是该方法在因颈部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血管内取栓术治疗颈部动脉夹层相关急性卒中的效果。

——摘自文章章节

【REF: Dmytriw AA, et al. Neuroradiology. 2020 Mar 12. doi: 10.1007/s00234-020-02388-x.】

01

研究背景

颈部动脉夹层可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并且夹层腔内的血液流速减慢可能会形成血栓,造成脑部的栓塞,是年轻人发生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可为创伤性或自发性。该病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低,约为2/100000-2.6/100000。过去常使用抗血栓药物治疗因颈部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脑卒中,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即使使用静脉溶栓治疗。2015年以来,多项临床对照试验已经证明了血管内取栓术在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而引发的脑卒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是该方法在因颈部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血管内取栓术治疗颈部动脉夹层相关急性卒中的效果。

02

研究方法

本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所纳入的研究包括了因颈部动脉夹层而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接受血管内取栓术的非对照研究或取栓与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本文章排除了未将预后良好(定义为改良的Rankin评分0-2)作为研究终点的研究,以及涉及颅内动脉夹层的研究。本研究只纳入了病例研究并排除了摘要、病例报告、会议演讲、社论、评论和专家意见。

03

研究结果

所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表1)。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取栓组患者的入院NIHSS评分显著更高(合并平均值手术组15.45、药物组12.26)。取栓组中同期植入颈动脉支架的比例为25%-47.4%。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为53.8%-89.6%,术后进行抗凝治疗的比例为0-53.8%。取栓组实现血管再通并在血流灌注分级(TICI分级)中达到2b-3级的比例为74%。取栓组术后90天的预后良好率(mRS评分0-2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取栓组62.9%,药物组41.5%)(图1)。因颈部动脉夹层而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取栓组与药物治疗组的90天死亡率和症状性的颅内出血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手术组8.6%和5.9%,药物组6.3%和4.2%)。


图1


表1. 所纳入研究的基线特征

04

研究结论

这项荟萃分析表明,血管内取栓术是治疗颈动脉夹层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其临床获益率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应在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中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论。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