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大学医院神经外科Giulia Cossu等阐述单侧前额叶切断术的手术过程及相关解剖特点,文章发表在2020年4月的《Neurosurg Focus》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ossu G, et al. Neurosurg Focus. 2020 Apr 1;48(4):E10. doi: 10.3171/2020.1.FOCUS19938.】
额叶癫痫发病率仅次于颞叶癫痫,占难治性癫痫的20%,手术效果不如颞叶癫痫。脑白质纤维离断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孤立的致痫灶,可以避免广泛脑切除后发生的并发症。瑞士洛桑大学医院神经外科Giulia Cossu等阐述单侧前额叶切断术的手术过程及相关解剖特点,文章发表在2020年4月的《Neurosurg Focus》杂志上。
该文章报道1例5个月的男婴,因左前额叶广泛皮质发育不良导致难治性癫痫。经正规的四联抗癫痫药物治疗不能控制发作,通过脑MRI、PET、脑电图等辅助检查及多学科讨论后,决定行单侧前额叶白质切断术。在全麻下,患儿取仰卧位,作冠状切口,一侧颞肌上部向后下推开,做单侧额颞顶骨瓣开颅。剪开硬脑膜,暴露外侧裂、颞上回和额叶,直至中央前回。术中利用电生理监护确认中央沟、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在进行脑白质离断术时,将阳极刺激转换为阴极刺激,以免伤害放射冠中的运动纤维。电极片贴敷在脑皮质表面,定位致痫区域。电生理仪检测显示,致痫灶在额下回三角部。于是在三角部与岛盖部之间切开皮质,直至同侧侧脑室额角,再转向大脑镰。切口正好在平行于外侧裂升支向上延伸线的前方(图1)。患儿术后随访的1年中,仅用1种抗痫药,控制癫痫不再发作,亦无局灶性脑功能缺失。
图1. A.在电生理检测下,于额下回三角部和岛盖部之间行额下回的皮质切开(白点线表示);B.切口向顶部延伸;C和D.在深部,打开外囊和内囊前肢即到达侧脑室前角,继续向上离断直至大脑镰,断开额叶内侧部分;E.从侧脑室离断前胼胝体,使胼胝体膝和胼胝体嘴离断;F.黄虚线表示离断胼胝体前部。作者在文章中,同时描述6具尸头的大脑皮质下内在解剖学和前额叶与大脑其它部分之间的不同连接;阐述额叶白质内离断、胼胝体前部切开、额叶基底区离断的三种手术过程;①额叶内离断:去除尸头大脑皮质后,首先看到的是连接额叶内部的U型纤维;切除U型纤维,可见额下回三角部与岛盖部白质纤维;再离断上述纤维暴露额中回深部的上纵束、钩状束和前岛水平额下回深部的额枕下束;沿大脑镰向深层探查,在额叶内侧面切断扣带束;再作内囊前肢切开。②胼胝体前部切开:在侧脑室额角,行胼胝体切开术,离断胼胝体嘴部及膝部。③额叶基底区离断:从额下回表面切开并进一步断开额叶的基底部和下内侧部;接着沿着蝶骨嵴的方向,切开眶回和直回的白质。当皮质切口到达大脑半球内表面时,能看到颈内动脉分叉处及蛛网膜界面;至此,切断前连合的前肢(图2)。
图2. A.尸头左侧观见颅骨及颞上线(STL)和翼点(pt);B.左额扩大翼点开颅术,打开硬膜暴露额下回三角部(pars triangularis,pT)、眶回、岛盖部和额中回;C.左侧半球外侧观;D.左侧半球内侧观;E.左侧半球底面观。白虚线示皮质切开范围。afog:前眶额回;ar:侧裂升支;cc:胼胝体;Cg:扣带回;Cs:中央沟;fos:眶额沟;Gr:直回;hr:侧裂水平支;lfog:外侧眶额回;mFg:额中回;mfog:眶额回中部;OlfN:嗅神经;OpN:视神经;pcg:中央前回;pfog:眶额回后部; po:额下回眶部;pO:岛盖部;ptcg:中央后回;sFg:额上回;subcA:胼胝体下区。
作者认为,单侧前额叶切断术可选择性分离位于前额叶的致痫灶,控制额叶癫痫的继发性扩散,是治疗由单侧额叶广泛皮质发育不良诱发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方法。了解大脑表面和白质纤维解剖结构对手术的安全性影响及获得良好的癫痫控制效果至关重要。但该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单侧前额叶切断术对癫痫控制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病例研究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