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3日发布 | 982阅读

Woven Endobridge作为动脉瘤夹闭失败后再治疗措施的可行性探讨

凌冶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Woven Endobridge(WEB)作为一种血管内治疗方法被应用。目前有病例报道证实WEB在复发动脉瘤以及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是可行有效的。本文主要研究WEB在动脉瘤夹闭失败后作为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摘自文章章节


【Ref: Booth TC,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20 Mar 13. pii: S1878-8750(20)30376-4. doi: 10.1016/j.wneu.2020.02.101.】


研究背景


动脉瘤夹闭术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有4-8%的患者术后动脉瘤有残余,1-3%的患者动脉瘤会复发,动脉瘤残余存在再破裂的风险,每年大致发生率为0.8%。在动脉瘤残余及无法行动脉瘤夹闭的病例,Woven Endobridge(WEB)作为一种血管内治疗方法被应用。目前有病例报道证实WEB在复发动脉瘤以及宽颈动脉瘤的治疗中是可行有效的。本文主要研究WEB在动脉瘤夹闭失败后作为再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英国六家医院进开颅动脉瘤夹闭失败后,用WEB治疗残留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影像学数据、动脉瘤解剖学特征(位置、高颈囊比、瘤颈直径)。


有效性指标选取WEB闭塞量表(WOS)进行分类,WOS2级定义为完全闭塞;安全性指标选取手术前后级后续两个时间点的mRS评分及缺血性或出血性的并发症。


研究结果


4所医院的6例患者为分叉动脉瘤夹闭失败后选用WEB进行再治疗。表1汇总6名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动脉瘤的特征。图1及图2显示两种应用WEB的场景,分别为因粥样斑块导致动脉闭塞而放弃夹闭及夹闭术后出现残余瘤腔。


表1. 患者基线特征和夹闭前动脉瘤特征


图1. 患者1,MRI(A)、CTA(B)上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中发现动脉瘤颈混合的粥样斑块及钙化斑块延展至M2段(C),三个月后置入WEB后(D)。术后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循环正常。围手术期及18个月的随访期间无并发症。6个月和18个月的MRA确认动脉瘤内完全闭塞。


图2. 患者6,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分叉动脉瘤破裂,WFNS1级,CTA(A)。夹闭过程中应用ICG未发现动脉瘤残余,但于7天后DSA示有动脉瘤残余(箭头标注,夹子为紫色)(B),当日置入WEB(C)。围手术期及随访16个月无并发症。三个月和六个月的DSA确认完全闭塞(D)。


夹闭术及进行WEB置入治疗时间间隔平均为37日。(见表2)


表2. 夹闭术至WEB置入治疗时间间隔及WEB置入前的临床和动脉瘤特征


患者中无围手术期缺血或出血并发症(0%,0/6;见表3)。两次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时间分别为手术后5个月(平均3-6个月)和15个月(8-24个月)。6例患者围手术期以及两次随访时间点的mRS均无变化。在第二个随访时间点,三名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50%,3/6;WOS 2级),两名患者动脉瘤颈部残留(33%,2/6;WOS 3级),一名患者动脉瘤囊腔残留(17%,1/6,WOS 4级)。其中有一名患者在第一次随访(3个月)时仅动脉瘤瘤颈残余,随后在第二次随访(8个月)显示囊腔残留,选用弹簧圈及PulseRider进一步治疗达到动脉瘤完全闭塞。


表3. 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


研究结论


在治疗宽颈动脉瘤中,若动脉瘤夹闭失败或瘤腔残留,应用Woven Endobridge再治疗是可行的,且在该病例系列中体现其治疗效果安全且有效。在人群中的结果需要更多前瞻性数据来得出更高水平的证据和结果。


文章重点


证实Woven Endobridge在动脉瘤夹闭失败后作为再治疗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