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窦前入路及岩前后入路
1
体位
2
切口
3
皮瓣
4
钻孔与骨瓣
5
乳突磨除与迷路后显露
6
硬膜切开、岩上窦结扎、小脑幕切开
7
深部视野的观察(血管神经间隙的利用)
并发症
(1)乙状窦损伤,致大量出血;
(2)面神经损伤,出现面瘫;
(3)迷路损伤,出现听力障碍;
(4)滑车神经、展神经损伤、致眼外肌运动障碍;
(5)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基底动脉脑桥支损伤,出现脑干梗死等;
(6)关颅过程存在缺陷,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
优势
1. 系侧方入路,入路径向距离短,直达脑干腹外侧、斜坡;
2. 实现上中下斜坡显露,全斜坡显露;
3. 实现基底动脉主干全程显露;
4. 处理岩斜脑膜瘤,特别是斜坡脑膜瘤,可以早期切断肿瘤基底血供;
5. 减少脑组织的牵拉,对颞枕底面、小脑腹侧的牵拉相对较轻等。
不足
1. 因乳突磨除、Trautman三角显露等,开颅时间较长,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2. 也因乳突磨除、中颅窝颞底骨质磨除等,术后形成残腔,为消灭残腔,关颅耗时。如硬膜缝合不严,极易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
3. 不容易在短期集中合适的病例,病例数不足,难以跨越学习曲线,打击医者信心。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