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4日发布 | 2820阅读
病例分享 | 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手术病例荟萃(一)

马春晓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马春晓主任医师团队带来的:颅内巨大脑膜瘤的手术病例荟萃,欢迎阅读、分享!



病例一


简要病情


患者年轻男性,以“性情改变半年,突发抽搐伴意识模糊3天余”为主诉入院。查体:神志嗜睡,应答混乱,被动体位,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均迟钝,余未见异常。头部磁共振提示:额部中线处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入院诊断:1. 双侧前颅底巨大脑膜瘤;2. 继发性癫痫。


术前磁共振影像


诊疗经过及治疗


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经科室讨论后,决定行“双侧前颅底巨大脑膜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神志及精神良好,头痛及发热症状消失,四肢活动正常,顺利康复出院。病理证实为:脑膜瘤,WHO I级。


术中影像:术中经右侧额下入路切除肿瘤,肿瘤最大径约9厘米,质地硬韧,血供丰富,肿瘤与双侧大脑前动脉粘连。


肿瘤标本


术后CT及磁共振可见肿瘤全切除



病例二


简要病情


患者为中年男性,以“恶心、呕吐1月余”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语言流畅,其他检查均正常。入院诊断:双侧额顶镰旁巨大脑膜瘤。头部磁共振提示:大脑镰旁占位,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


术前磁共振


诊疗经过


手术采用“额顶纵裂入路行镰旁巨大脑膜瘤切除术”,纵裂表面有多根桥静脉,在静脉间隙中分块全切肿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四肢肌力感觉正常,顺利康复出院。病理结果:脑膜瘤,纤维型,WHO I级。


术中影像:术中可见肿瘤位于右额顶部大脑镰旁深部,最大径约6厘米,质地硬韧,色灰红,血供极其丰富,肿瘤基底位于双侧大脑镰,向后下侵及镰下窦及胼胝体压部,肿瘤包膜尚完整。


术后CT及磁共振显示肿瘤切除满意



病例三


简要病情


老年女性患者,以“间断头痛、头晕半年余,加重3月余”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减退,视物模糊,余无异常。头部磁共振提示:左蝶骨嵴巨大脑膜瘤。入院诊断:左蝶骨嵴巨大脑膜瘤。


术前磁共振


治疗经过及预后


根据病情决定行“左蝶骨脊巨大脑膜瘤切除术”。手术采用左侧翼点入路,全切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神志及精神良好,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视力恢复良好,四肢活动正常,顺利康复出院。病理结果:(左蝶骨嵴)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符合脑膜瘤,过渡型,WHO I 级。


术中影像:术中发现肿瘤血供丰富,质地硬韧,肿瘤最大径约6厘米,肿瘤与左侧大脑中动脉粘连紧密。


术后磁共振显示肿瘤全切


小结

这三例脑膜瘤的共同特点是肿瘤巨大与周边重要结构粘连较重,手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切除与大动脉粘连处的肿瘤,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大出血,伤及重要结构,甚至危及生命。我们的经验是术前依据影像资料预先判断大血管所在位置,术中将该位置的肿瘤放在最后切除,逐层打薄,最后轻轻牵拉肿瘤,找到肿瘤与血管的间隙,全部切除肿瘤。这三例病人均全切肿瘤,大血管保护良好。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出现症状时往往肿瘤巨大,手术风险较大,所以一旦出现头痛或性格改变等不典型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诊检查。


专家简介

马春晓,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擅长:
对颅内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性疾病、脑积水、脊髓疾病等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神经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等)及其精准手术治疗有深入的研究。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肿瘤防治分会委员;
中国肿瘤防治联盟河南省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