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09日发布 | 816阅读

稀释对比剂和非稀释对比剂注射法在锥束CT评价FD支架的应用比较研究

王文佳

海军总医院

gaom

编译文章投稿作者

引 言

对于精准评价FD支架放置,锥束CT具有重要价值。而锥束CT的成像质量与对比剂稀释倍数和给药时间有关,Kocer N发表于2019年《Interv Neuroradiol》文章显示,采用一种新的非稀释对比剂注射法,这种非稀释对比剂进行动脉内锥束CT成像检查可获得具有足够分辨率的图像,可用于评价FD支架、血管腔和管壁形态。

【REF: Kocer N, et al. Interv Neuroradiol. 2019 Nov 25. doi:10.1177/1591019919890929. 】


研究背景


血流导向装置(FD)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技术手段。FD支架需要尽可能灵活小巧而且可延展,才能适用于细小曲折的颅内动脉。尽管FD支架含有不透射线的标记物,但在DSA中显影效果欠佳,不利于精准评价FD支架放置。锥束CT(CB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用于评价FD支架放置、贴壁,以及支架狭窄随访。目前就FD支架、血管腔和管壁同时可视化要求在图像采集时寻找最佳的对比剂和给药时间。但文献中对比剂稀释倍数和给药时间主要来自临床经验,有关对比剂稀释倍数对动脉内CBCT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是浓度为10%至20%的对比剂(10%-20%对比剂与80%-90%盐水混合),只有一项研究是直接应用非稀释对比剂。应用稀释对比剂动脉内CBCT需要准备稀释对比剂,并将稀释对比剂安装到单筒注射器中,这将增加手术时间以及额外的操作。该研究旨在介绍应用非稀释对比剂动脉内CBCT技术的初步体会。研究者将稀释和非稀释对比剂动脉内CBCT应用于同一患者的检测,通过测量FD周边支架段的灰度强度值,定性定量比较两种技术成像的质量差异,报道如下。


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FD支架放置过程中和随访期间分别用10%稀释对比剂和非稀释对比剂行动脉内CBCT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最终选取了8例部位不同的动脉瘤患者,这些患者在FD支架放置后即刻用10%稀释对比剂做动脉内CBCT检查,而在随访期间则用非稀释对比剂检查。通过评价每例患者FD支架的显影情况定性比较稀释和非稀释对比剂之间图像质量差异,并通过沿血管腔绘制灰度强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纳入患者动脉瘤部位及FD支架放置情况汇总于表1。


表1. 患者动脉瘤部位及FD支架放置情况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8例患者(3例眼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分叉,1例V4和1例A2-A3动脉瘤)在支架放置后立即用10%稀释对比剂做动脉内CBCT检查,并在随访时用非稀释对比剂做动脉内CBCT检查(表1)。每例患者用稀释和非稀释对比剂进行动脉内CBTC成像,两种成像技术对评价FD支架结构和管腔显影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图1)。灰度强度值显示稀释和非稀释对比剂成像技术在相邻实质,管壁和管腔中的强度值相似(图2)。

图1. 一例V4段动脉瘤患者。在FD支架放置后立即用10%稀释对比剂进行动脉内CBCT成像(a),而在1年后用非稀释对比剂(b)进行动脉内CBCT成像,两种成像技术在管腔显影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者图像质量均可用于评价FD支架结构、对位等情况。


图2. 一例V4段动脉瘤患者。用10%稀释(a)与非稀释对比剂(b)做动脉内CBCT检查经校正后的MPR图像进行定量分析。随后,分别在载瘤动脉近端、FD支架段和载瘤动脉远端绘制垂线。用c、d和e标记选取阶段的灰度强度值。用Image J软件绘制载瘤动脉近端(c)、FD支架段(d)和载瘤动脉远端(e)沿血管走行的灰度强度值图。


研究结论


在FD支架治疗脑动脉瘤中,用非稀释对比剂进行动脉内锥束CT成像检查可获得具有足够分辨率的图像,可用于评价FD支架、血管腔和管壁形态。非稀释对比剂成像技术原理是用血流而不是用盐水稀释,同时非稀释对比剂成像技术较稀释对比剂注射可节省制备稀释对比剂和将其安装到单筒注射器中的时间,减少了操作环节。


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