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发布 | 3200阅读

朱卿副主任医师:左侧翼点锁孔入路夹闭破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朱卿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贝朗时间》第七十八期,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朱卿副主任医师带来的:左侧翼点锁孔入路夹闭破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欢迎阅读、分享!



术者介绍


朱卿,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医学部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副主任。


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其后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2008年先后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日本国东京都昭和大学病院及庆应义塾大学病院进修学习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与显微手术治疗。回国后担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血管病组负责人至今,长期致力于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特别是颅内动脉瘤的个体化微创神经外科治疗,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锁孔显微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年青医生,年手术量500台次以上。


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成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血管病组副组长、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通讯编委、《脑出血》编委。



 病 例 简 介 


患者女性,44岁,河南省周口市人,打工者。因“突发头痛三天伴呕吐,加重一天”于2018年1月10日20时由急诊室收住入院。


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


神志清醒,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肢体感觉、活动好,脑膜刺激征阳性。


急诊室头部CT: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积血。


急诊头部CTA: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红色箭头)。


治疗方案的选择:显微手术夹闭or血管内介入栓塞。


从血管内治疗的角度考虑:实际的动脉瘤颈宽,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需双抗保护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另一种考虑是一期栓塞破口,二期支架补足。而显微手术夹闭无需双抗,可一期完全处理动脉瘤。


用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锁孔入路有:眶上所用入路或翼点锁孔入路。选择哪种?

左:眶上锁孔入路,右:翼点锁孔入路


显微夹闭术的手术入路:额下方向,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背侧,使用跨窗夹可能存在盲操作损伤穿支,翼点方向可展开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因此选择后者。


前床突与瘤颈近端的关系:侧位CTA影像可明确手术中是否需要磨除前床突。


瘤颈附近载瘤动脉的硬化程度:CTA的MIP(最大密度投影)模式用于观察载瘤动脉是否有硬化斑块,用于帮助判断是否可临时阻断。


急诊手术计划

  • 左侧翼点锁孔入路,留置腰大池引流管。

  • “3T”技术。

    Temporary Proximal Occlusion

    Tentative Clipping

    Temporary Trapping

  • 电生理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保障临时阻断过程安全。

  • “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确认动脉瘤夹闭情况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


体位、头位、切口


开颅过程


显微镜下操作


电生理监护波形:手术全程无缺血性波形改变。


 术 后 


手术后即刻头部CT


手术后次日CTA+CTP:显示锁孔入路小骨窗,无明显脑组织缺血。


手术后一周DSA:动脉瘤夹闭满意,无明显残留,所有载瘤动脉保留完好。


 体 会 


1. 锁孔入路可用于合适的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系统、详尽的手术前计划是进行这种手术的重要基础,“思考>行动”。


2. CTA在明确载瘤动脉斑块方面优于DSA。


3. 朝向后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更适合从翼点方向进行处理。


4. 在合适的情况下,3T技术是保障全面观察和处理动脉瘤、保持术野干净的有效手段。其中,tentative clipping技术可直接将破裂动脉瘤转变为未破裂动脉瘤,增加直接处理动脉瘤体的自由度。而载瘤动脉硬化严重者应避免采用temporary trapping和temporary proximal occlusion技术。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