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发布 | 392阅读

钟书教授专栏 | Tubridge精准释放治疗复杂的大型颅内动脉瘤

钟书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神经介入资讯【钟书教授专栏】为大家带来的是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钟书教授的“Tubridge精准释放治疗复杂的大型颅内动脉瘤”,欢迎阅读、分享!




患者,女,64岁,反复头痛数月,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周。查体:左侧眼睑下垂,CTA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分叶形,最大直径超过2.5cm。



计划脑血管造影同时行血管重建装置(Tubridge)治疗。术前3天: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

双侧股动脉插管,右侧8F ENVOY+5F Sofia,左侧6F ENVOY


 

测量数据如下:远端血管直径3mm,近端2.75mm,用T-track测量瘤颈约20mm。

Tubridge需要长度计算:20x1.5+5+5=40mm;显然3.0直径Tubridge长度不足;3.5最长是35mm,在两端相对较小血管内释放,实际长度将超过标称长度,有可能单支架可以完成,备双支架桥接。

动脉瘤出入口不在同一平面,且入口相对较狭窄,Tubridge能打开吗?

微导管成袢技术通过动脉瘤,交换T-track,国产瑞可取栓支架4x20袢。

Sofia越过动脉瘤,便于Tubridge到位和释放时支撑。

M1打开Tubridge


后撤锚定靠近颈内动脉分叉部,Tubridge中点定位在动脉瘤中央。


Sofia在瘤内支撑使释放力量方向与支架同一纵轴,精准控制力量,掌控支架的打开和大小。中间导管内部分预释放有助Tubridge转弯处开放。


J形导丝支架内按摩,造影剂明显滞留。



填塞4个50cm长佳奇弹簧圈,术后即刻,远端血流改善。

术后患者情况。继续双抗三个月后改阿司匹林100mgqd 。




术后4个月DSA复查,动脉瘤基本消失。Tubridge无回缩或移位。


体 会


1、推挤力量、血管直径影响Tubridge打开及长度:由于T-track微导管相对较粗、硬,推挤力量的反馈较轻,需要通过观察Tubridge的两股定位丝的形态评估推挤力量大小;保持正弦波的形态下,调整推挤力量和T-track微导管张力,即使在迂曲的血管内Tubridge也能非常好的自膨,充分打开;力量过大Tubridge将被压缩变短,避免暴力推挤损伤Tubridge结构,这也是导致支架打开或贴壁不好原因之一;Tubridge在比标称直径小的血管内释放将会延长。


2、(动脉瘤内)支撑导管与Tubridge纵向一致,可精准控制力量,掌控支架打开的大小;中间导管内部分预释放利于Tubridge在转弯处开放。


3、弹簧圈的支撑和入瘤口相对略狭窄,限制Tubridge晚期的回缩或移位,有稳定作用。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