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新利马Biocor研究所小儿神经外科的Leopoldo Mandic Ferreira Furtado等报道1例轻度TBI后颞叶蛛网膜囊肿出血的病例,发表在2019年4月的《BMJ Case Reports》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Furtado LMF , et al. BMJ Case Rep. 2019 Apr 30;12(4). pii: e228790. doi: 10.1136/bcr-2018-228790.】
研究背景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并不多见,部位常在中颅窝。患者大多数无症状或表现为头痛、抽搐和出血。发生出血者并不多,但是是潜在的灾难性事件;出血可能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发生。头部受伤,即使是低动能的创伤,可导致颅内压力不平衡和蛛网膜囊肿血管破裂出血。囊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囊肿大小有关,尤其是直径大于50mm时。蛛网膜囊肿合并出血首选外科手术,包括血肿清除和引流以及蛛网膜囊肿开窗、与蛛网膜下腔沟通,目的是恢复脑脊液的流动。目前,对无症状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存在争议。由于囊肿出血发生率较低,仅为6%,以及囊肿出血与轻度脑外伤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对蛛网膜囊肿均选择保守治疗。巴西新利马Biocor研究所小儿神经外科的Leopoldo Mandic Ferreira Furtado等报道1例轻度TBI后颞叶蛛网膜囊肿出血的病例,发表在2019年4月的《BMJ Case Reports》上。
研究方法
1例8岁男性患儿,主诉8岁起每周反复发作左侧额颞部轻度头痛,常发生在早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强度为5分,伴头部紧缩感。CT扫描诊断为左颞部蛛网膜囊肿Galassi Ⅱ型(图1)。
图1. 头部CT平扫示左颞蛛网膜囊肿Galassi Ⅱ型。
患儿在一次足球比赛时头部遭轻度撞击,当时没有意识丧失或其它不适迹象。30天后,患儿头痛加剧,VAS=8分,呈持续性,镇痛药无效,并伴有呕吐和复视。颅脑MRI成像提示,左侧颞叶蛛网膜囊肿Galassi Ⅲ型,伴囊内出血和同侧硬膜下血肿(图2)。
图2. 术前颅脑MRI提示硬膜下血肿。
患儿入院急诊手术治疗,行左侧翼点开颅清除和引流血肿,蛛网膜囊肿开窗,将囊肿腔与脚间池沟通(图3)。
图3. 蛛网膜囊肿和硬膜下血肿引流,以及蛛网膜囊肿开窗术。A.头部固定,行左额颞顶开颅;B.清除和引流囊肿及硬膜下血肿;C、D.蛛网膜囊肿囊壁开窗。
研究结果
术后患儿头痛好转,15天后复视改善。随访3年,无不良事件发生,蛛网膜囊肿体积缩小(图4)。
图4. 术后3年随访颅脑MRI示,蛛网膜囊肿体积缩小。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患有蛛网膜囊肿的儿童遭遇轻度TBI可发生囊肿内出血,囊肿体积增大,出现临床症状。儿童喜动的天性是蛛网膜囊肿内出血的永久性风险因素,尤其是直径超过50mm囊肿更易出血。发生蛛网膜囊肿出血后,应选择开颅清除囊肿内出血,并将囊肿与脚间池或视交叉池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