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放射科的Matthijs in’t Veld等评估4D-CTA检测颅内动静脉分流征的诊断结果,文章发表在2019年5月的《Eur Radiol 》在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In't Veld M , et al. Eur Radiol. 2019 May 14. doi: 10.1007/s00330-019-06234-4.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颅内动静脉分流征,包括动静脉畸形(AVM)和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可显示部分动静脉分流的结构特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动静脉分流征的金标准,可识别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血管团或瘘口。但DSA费时、昂贵和有创。时间分辨CT血管造影(time-resolved CT angiography,4D-CTA)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后CT扫描获得以时间为程序的全脑动态血管造影图像。目前有小样本研究表明,4D-CTA对dAVF和AVM的术前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放射科的Matthijs in’t Veld等评估4D-CTA检测颅内动静脉分流征的诊断结果,文章发表在2019年5月的《Eur Radiol 》在线上。
研究方法
该项研究前瞻性招募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间在荷兰两所大学医学中心的98例可疑dAVF或AVM患者。在获得知情同意后,患者同时接受DSA和4D-CTA检查。经筛选后最终纳入75例患者,获得76份包括DSA和4D-CTA的检测数据。
研究首先建立评估影像学资料的评分表,包括:血管病变的类型:dAVF、AVM或其他;用绝对肯定、充分肯定和怀疑3个等级评估影像学检测的结果;用好、中或差3个等级评价4D-CTA图像的质量;分别采用Broden分级和Spetzler-Martin分级确立dAVF和AVM的临床级别。AVM部位根据供血动脉分为前循环或后循环。dAVF部位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或椎基底动脉。dAVF的瘘口分为局灶型或弥散型。要求阅片者记录4D-CTA是否足以确定最佳治疗策略以及在治疗前是否需要行DSA。
75例患者的两次检查平均间隔时间为32.6±43.7天。71.1%患者第二次检查是在第一次检查后4周内进行。DSA诊断28例(36.8%)患者为动静脉分流征,其中AVM 9例,dAVF 19例。4D-CTA诊断26例患者为动静脉分流征;9例AVM中,8例(88.9%)4D-CTA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正常(属假阴性);19例dAVF中,17例(89.5%)4D-CTA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AVM(属分类错误),1例误诊为正常(属假阴性)。48例DSA未显示动静脉分流征的患者中,47例(97.9%)4D-CTA诊断为阴性,1例误诊为Borden I型dAVF(属假阳性)(表1、2)。
表1. 4D-CTA与DSA诊断结果对照表。
表2. 4D-CTA诊断颅内动静脉分流征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研究结果
4D-CTA与DSA检测结果与Borden分级和Spetzler-Martin分级的级别评估相一致,但对于供血动脉和瘘口的分型有所不一致。19例dAVF患者中,13例位于横窦或乙状窦、1例窦汇、1例小脑幕缘、1例顶叶、1例小脑凸面和2例海绵窦区;引流静脉为皮质静脉。10例患者DSA检测得动静脉分流征以外的异常:2例硬膜窦狭窄、3例发育性静脉畸形、2例动脉瘤、1例静脉瘤、1例肿瘤钙化和1例颈内动脉夹层。8例(80%)患者4D-CTA检测结果正确;1例发育性静脉畸形和1例静脉瘤在4D-CTA上未显影。
在4D-CTA的影像资料中,55例(73.7%)图像质量好,15例(19.7%)图像质量中等,5例(6%)图像质量差。将DSA结果与4D-CTA结果进行比较,诊断绝对肯定:72比22;充分肯定:4比49;怀疑:0比5。2例4D-CTA结果假阴性的病例中,1例图像质量好、1例图像质量中等;5例诊断怀疑的4D-CTA中,2例(40%)诊断为假阴性。
进一步选取30份4D-CTA影像资料,其中21例诊断阴性、6例dAVF和3例AVM,由2名阅片者代表重新独立阅读。不同阅片者诊断的一致性比较:29例(97%,kappa=0.925)高度一致;1例Borden Ⅲ型的dAVF,阅片者间意见不一致,均因4D-CTA图像质量差,诊断结果表示怀疑;Borden分级和Spetzler-Martin分级的级别结果完全一致(kappa=1.00)。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DSA相比,4D-CTA是一种创伤较小的颅内血管动态成像的工具;对动静脉分流征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4D-CTA可作为AVM或dAVF患者的第一诊断性检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