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大阪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神经外科系的Hajime Nakamura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回顾性研究了未破裂脑动脉瘤栓塞后的长期结果,并评估了从栓塞到复发和再治疗的时间,目的是为了优化随访检查。
————摘自文章章节
【Ref:Murakami T, et al.AJNR July 2019, 40 (7) 1191-1196. DOI: 10.3174/ajnr.A6101.】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是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术后复发率和再治疗率分别为4.7%-33.6%和4.7%-17.4%。因此,栓塞后的随访成像研究至关重要。虽然DSA是随访影像学检查的标准。但是,时间飞逝效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of-flight MR angiography, TOF-MRA)也是检测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准确方法。然而,使用TOF-MRA对栓塞脑动脉瘤进行随访成像的适当跨度或频率尚不明确。因此,来自日本大阪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神经外科系的Hajime Nakamura等人开展了此项研究,回顾性研究了未破裂脑动脉瘤栓塞后的长期结果,并评估了从栓塞到复发和再治疗的时间,目的是为了优化随访检查,结果发表在2019年7月的《Am J Neuroradiol》上。
研究者对2006年4月至2011年3月期间接受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并随访超过5年的97个患者116例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使用3D旋转血管造影测量了动脉瘤的最大尺寸。使用Raymond-Roy闭塞分类对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类:完全闭塞(CO)、瘤颈残留(RN)和瘤体残留(RA)。在治疗后1天、3-6个月、1年和此后每年进行一次TOF-MRA检查。“复发”定义为:与既往影像相比,使用TOF-MRA发现动脉瘤内血流信号增加(图1)。
图1. 使用MRA和TOF-MRA对复发进行评估。A:术后第1天使用MRA评估闭塞状态。虚线显示B和C的横截面。B:弹簧圈栓塞后第1天在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中观察到残余瘤颈,虚线圈显示弹簧圈团块。C:与术后第1天相比,血管内栓塞术后1年时残余瘤颈的血流信号增加(星号)。这种增加的血流信号视为复发。
研究者采用了Kaplan-Meier方法分析了栓塞动脉瘤的非再通率,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多重比较;还使用Student t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了复发与年龄、性别、初始血管造影结果、动脉瘤尺寸、动脉瘤部位和辅助技术(使用球囊装置和支架)之间的关系。对于多变量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完成。结果显示,一共调查了116例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详见表1)。
表1. 未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的复发分析
动脉瘤的最大尺寸分布情况在随访超过5年的患者(即随访组)与随访时间未超过5年的患者(即非随访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24,图2)。
图2. 随访组和非随访组之间动脉瘤最大尺寸的比较。共有116例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随访超过5年,被归类为随访组。30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无法随访超过5年,这些动脉瘤被归类为非随访组。随访组和非随访组之间的动脉瘤最大尺寸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24,Student t检验)
对于随访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7.0±1.4年。在2年内观察到19例(16.3%)动脉瘤复发,其中8例(6.8%)动脉瘤进行了复发的再治疗(图3)。
图3. 显示了经治疗动脉瘤的非再通率随时间变化的Kaplan-Meier曲线,栓塞动脉瘤的未复发率在2年内呈下降趋势,2年后未见复发。
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瘤的最大尺寸与复发率显著相关(P=0.019, 图4),即较大的动脉瘤最大尺寸与复发显著相关。年龄(P=0.55),性别(P=0.18)和动脉瘤的位置(P=0.72)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表1)。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结果与复发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P=0.34)。
图4. 复发与动脉瘤大小的相关性。动脉瘤的最大尺寸与再通率显著相关(P=0.019, Student t检验)。
多变量分析显示只有动脉瘤的最大尺寸与再通率显著相关(OR: 1.24, 95%CI: 1.05-1.43, P=0.006)(表2)。
表2. 复发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
本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瘤的最大尺寸与复发率显著相关;动脉瘤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后2年内未观察到复发的动脉瘤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间内是稳定的。该结果可能有助于考虑栓塞脑动脉瘤随访成像的适当时间跨度或频率。但同时作者也指出,该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非随访组(n=30)的失访可能会影响到结果的显著性。考虑到随访组和非随访组之间的动脉瘤最大尺寸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图2)。因此,即使相对大量的动脉瘤无法随访,但研究结果仍然可以接受。对于本研究的结果有必要在进一步的前瞻性和大型队列中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