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中心的Tom Theys等采用Klingler的纤维束解剖技术,对 14例尸检脑标本,在固定和冷冻后,逐步进行解剖,试图阐明连接岛叶皮质和颞叶内侧的通路。结果发表于2019年2月《J Neurosurg》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Nachtergaele P , et al. J Neurosurg. 2019 Feb 22:1-9. doi: 10.3171/2018.11.JNS18679.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通过多种技术研究显示,岛叶皮质与杏仁核复合体之间的功能联系表现良好,但杏仁核复合体与岛叶之间精确的解剖联络仍不清楚。Klingler(1960年)简要地描述“杏仁核岛叶束(fasciculus amygdaloinsularis)”的概念,指连接岛叶与杏仁核的白质束可能存在,但文献中没有描述其解剖结构。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中心的Tom Theys等采用Klingler的纤维束解剖技术,对 14例尸检脑标本,在固定和冷冻后,逐步进行解剖,试图阐明连接岛叶皮质和颞叶内侧的通路。结果发表于2019年2月《J Neurosurg》在线。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岛叶通过由短纤维连结网络组成的终极囊(extreme capsule)与额、顶、颞叶的岛盖相连。在岛阈,来自终极囊的白质纤维在钩束(uncinate fasciculus)周围聚集和围绕,再向颞极和内侧颞叶,包括杏仁复合体辐射联接。
图1. 侧面解剖图。A.切除额部(F)、顶部(P)和颞部(T)的岛盖显露脑岛。B.脑岛的轮廓由上(sls)和下限沟(ils)以及其前下顶点的岛阈形成。倾斜的中央沟(cs)将岛叶表面分为前部和后部。C.切除岛叶皮质后,暴露终极囊(EC)。终极囊的短纤维连合汇聚成脑岛的脑回(星号)。D.切除短纤维连合显示屏状核(Cl)、屏状皮质纤维(clcf)、下额枕束(iFOF)和钩束(UF),直达终极囊。至此解剖点,终极囊的相关连合纤维在岛阈会聚并进入颞极。
结论
作者总结,岛叶与颞叶内侧通过白质纤维在终极囊被膜内相连接,形成单一的杏仁核岛叶束。此纤维束是连接整个岛叶皮质与颞极和杏仁核复合体的终极囊短纤维联合网络的一部分。最后,定义为颞岛叶投射系统(temporoinsular projection system,TIPS)。
图2. 岛叶沟束(UF)和颞岛叶投射系统(TIPS)之间的空间关系。连续的轴向切片显示,UF(红色)和TIPS(蓝色);TIPS位于终极囊内,UF位于外囊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