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病例一
女,74岁,头CT:SAH,查体:嗜睡,四肢活动正常。既往体健。
DSA:前交通大型动脉瘤,大脑前动脉多处硬化狭窄,管径约1.5mm,支架辅助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家属拒绝开颅,希望介入手术能降低再出血风险就行,也就是姑息性栓塞动脉瘤。
由于血管角度和直径原因,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难度和风险较高,如果单纯栓塞能留出一片区域保证A1到A2血流通畅也就达到栓塞目的,希望这个月牙区域能保留下来。
为保留这片月牙区域通过选择适当大小的弹簧圈意向性栓塞其它区域。
越栓越密,但月牙区域保留。
基本达到目的,保留了A1至A2的血流通道,而瘤顶部及子瘤处致密栓塞。
术后复查CT,无异常,术后2年门诊随访,查头MRA大脑前动脉通畅。
02
病例二
DSA提示右侧脉络膜前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从瘤颈发出,且距颈内动脉有一定距离。
双微管交替填圈,留出脉络膜前动脉开口处空隙。
脉络膜前动脉完整保留
术后患者四肢活动正常
意向性栓塞技术的体会:
1、首先选择合适大小的成篮圈,预计保留的区域勿必有圈进入,区域外填圈时准确计算圈的大小,宁小勿大。
2、多使用3D圈更能达到意向性栓塞的目的。
3、必要时微导管或微导丝暂时保护。
4、多微管分区栓塞也是意向性栓塞重要的方法。
作者简介
李聪慧 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河北省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导,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候任组长,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委。
国内首次报道微导管成袢技术栓塞特殊角度脑动脉瘤,熟练使用Onyx18栓塞颅内动脉瘤,创新性拓展神经介入电凝技术、意向性栓塞技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开创性使用编织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及慢性闭塞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