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2日发布 | 1232阅读

脑血管解剖学习笔记第10期:翼腭窝和上颌内动脉

赵沃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达人收藏



引言: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位于颞下窝深面,是一个隐藏在颅骨外侧深面的一个狭小的间隙。翼腭窝内神经血管丰富。理解了翼腭窝的解剖,就有助于理解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主要的分支。


一、翼腭窝的构成


翼腭窝是位于颅外侧面眶尖下方的一个小的锥形间隙。其外侧是颞下窝,内侧是鼻咽(nasopharynx)。


去除下颌骨,切除颧弓后,显示翼腭窝(Standring, 2016)。翼腭窝主要是由上颌骨、颧骨、蝶骨和腭骨围成的。


翼腭窝顶是蝶骨体部。


后方边界是翼突根部(root of the pterygoid process)及连接的蝶骨大翼的前面


前方边界是上颌骨颞下面的上内侧部分。


内侧边界是腭骨的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及其眶突(orbital process)和蝶突(sphenoidal process)。


外侧边界是翼上颌裂(pterygomaxillary fissure)。


翼腭窝内的结构包括上颌内动脉的第三段(翼腭段),上颌神经及其分支,翼腭神经节等。


翼腭窝的前内侧观(Standring, 2016)


尸体翼腭窝区冠状面CTA)和解剖(B)对比(Choi 2003)



二、翼腭窝的沟通


翼腭窝与鼻腔以蝶腭孔(sphenopalatine foramen)相通。


翼腭窝与眼眶以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的内侧相通。


翼腭窝与颞下窝以翼上颌裂(pterygomaxillary fissure)相通,翼上颌裂位于上颌骨后部和蝶骨翼突之间,其内走行上颌内动脉。


翼腭窝后壁有三个开口:① 圆孔(foramen rotundum),内有上颌神经;② 翼管(pterygoid canal),又称Vidian管(Vidian canal),内有翼管神经;③ 腭鞘管(palatinovaginal canal),又称咽管(pharyngeal canal),内有腭鞘动脉走行。


翼腭窝与中颅窝以圆孔(foramen rotundum)和翼管(pterygoid canal)相通。


翼腭窝尖部向下开口于腭大管(greater palatine canal),又称翼腭管(pterygopalatine canal)。腭大管下方开口于硬腭的后外侧。翼腭窝与口腔以腭大管相通。



三、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分支


上颌内动脉经翼上颌裂进入翼腭窝,延续为上颌内动脉的第三段(翼腭段)。此翼腭窝内,分出多个分支,供应面部深部结构。


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分支主要包括:后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翼管动脉,腭鞘动脉,腭降动脉和蝶腭动脉。


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及主要的供血范围(Alvernia 2017)


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分支的走行,与翼腭窝的孔隙是相联系的。了解了这些空隙,就可以了解上颌内动脉翼腭段主要分支的大体走行。


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布(Allen 1973)。


右侧翼腭窝解剖模式图,上面观(Tanoue 2013)。上颌内动脉位于翼腭窝内,紧邻翼腭神经节。通过翼腭窝,上颌内动脉分支至眼眶,鼻腔,鼻咽,海绵窦和颈动脉管。



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模式图(Allen 1973)A,正位;B,侧位。显示了部分主要的侧枝吻合。


颈外动脉造影,正位,显示上颌内动脉第三段分支(Tanoue 2013)。上颌内动脉第三段的分支在正位上更容易辨认。


颈外动脉造影,侧位,显示上颌内动脉第三段分支(Tanoue 2013)



四、上颌内动脉翼腭段分支形式


最常见的分支形式,是从上颌内动脉翼腭段主干上发出后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翼管动脉,腭降动脉和蝶腭动脉。这可见于80%的病例(Choi 2003)。


典型分支类型,上颌内动脉第三段上分别发出后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翼管动脉,腭降动脉和蝶腭动脉(Choi 2003)


但是,也有不同的变异。比如说颊动脉在后上牙槽动脉起始部远端发出(Choi 2003);后上牙槽动脉和眶下动脉共干等(Choi 2003)。



五、上颌内动脉翼腭段形态分型


Choi等(Choi 2003)根据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轮廓形态分为5个类型,分别为Y型,中间型,T型,M型和其他型(不属于上述任何形态)。


Choi等对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分型,以及各型主要的占比(Choi 2003)



六、小结


1、翼腭窝是位于颞下窝深部,由上颌骨、颧骨、蝶骨和腭骨等围成的倒锥形的狭小间隙。


2、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主要分支为后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翼管动脉,腭鞘动脉,腭降动脉和蝶腭动脉等。


3、根据上颌内动脉翼腭段的轮廓形态分为5个类型,分别为Y型,中间型,T型,M型和其他型。



作者简介



七、参考文献


  • Allen, W. E., 3rd, Kier, E. L., & Rothman, S. L. (1973). The maxillary artery: normal arteriographic anatomy. Am J Roentgenol Radium Ther Nucl Med, 118(3), 517-527.

  • Alvernia, J. E., Hidalgo, J., Sindou, M. P., Washington, C., Luzardo, G., Perkins, E., Nader, R., & Mertens, P. (2017). The maxillary artery and its variants: an anatomical study with neurosurgical applications. Acta Neurochir (Wien), 159(4), 655-664.

  • Choi, J., & Park, H. S. (2003). The clinical anatomy of the maxillary artery in the pterygopalatine fossa. J Oral Maxillofac Surg, 61(1), 72-78.

  • Standring, S. (2016). Gray’s Anatomy (41th ed.): Elsevier.

  • Tanoue, S., Kiyosue, H., Mori, H., Hori, Y., Okahara, M., & Sagara, Y. (2013). Maxillary artery: functional and imaging anatomy for safe and effective transcatheter treatment. Radiographics, 33(7), e209-224.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