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3日发布 | 1707阅读
脊柱内镜系列(八):经鼻腔内镜下齿状突切除术

余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达人收藏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余勇团队带来的脊柱内镜系列(八):经鼻腔内镜下齿状突切除术欢迎阅读、观看!


余勇团队:经鼻腔内镜下齿状突切除术


卷首语


经常和骨科脊柱医生交流脊柱内镜,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方面,我向他们学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们更愿意在经皮内镜的深度去思考,例如尝试镜下融合等等。神经外科医生的自身培训和经历不同,我更加倾向在内镜手术的外延扩展方面去思考。经鼻内镜下齿状突切除手术就是内镜脊柱方面的一个应用。


中山医院开展这一手术至今正好10年。我们能开展这个工作,离不开中山医院这个土壤,离不开我的师兄张晓彪教授的引领。09年底,他带领胡凡教授和我做了第一例完全内镜下的经鼻腔齿状突切除术。这个术式最早是2005年匹兹堡Kassama在Neurosurgery上报道的,当时世界上总共没有几例报道。我们就是反复研读世界上仅有的几篇文献,把这个手术完成了。我个人对处理颅颈交界腹侧畸形的各种术式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积累。现在,这一手术已成为中山神经外科的一张名片。每年,都有骨科脊柱医生将一些困难病例转诊到我这里。这件事对我的思维影响比较大,我们神经外科开展脊柱工作,一定要有自身的特点。


本期我就此技术做一简单介绍。值得注意的是,颅颈交界区解剖结构比较特殊,而且涉及复杂的稳定性问题,外科处理方法有后路、前路、前后联合。要想把此区域先天畸形处理好,需要对上述问题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我在做这个工作初期,当时阅读了不下200篇相关文献(传统的经口、内固定复位等等),有些甚至是上世纪5、60年代的文献,对不同的手术起源、转承都了解了,有利于理解现在的发展方向。

 


余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




术者介绍




余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赴美国、德国和台湾地区做脊柱脊髓访问学者,专业研究脊髓、脊柱的微创手术治疗。对颈椎病、腰椎病、脊髓空洞、椎管肿瘤、颅颈交界区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脊柱内镜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擅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的内镜微创治疗和经鼻内镜下齿状突切除手术。


神经外科医生从事脊柱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功在后人,利在患者;要想顺利开展,离不开医院和科室的支持,我做了点工作,首先要感谢中山医院和闵行医院领导支持以及神经外科张主任、徐主任和科室同仁的齐心相助。尤其可贵的是,在中山医院温容宽厚的氛围中,我得到了骨科脊柱同行的无私帮助和指点,从中,我获益良多。每每想来,使我深感幸运和温暖!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