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2日发布 | 791阅读

预测间接血运重建术后MMD患者新生血管形成的因素

达人收藏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Yahui Zhao等通过血管造影和根据Matsushima分级标准,将新生血管生长状况分为4级:0-1级为“差”,2-3级为“好”。研究者收集2010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间接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经单变量或多变量分析确定间接血运重建术后影响新生血管生成的预测因子;并以不同发病类型和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不同预后的预测因素。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月《J Neurosurg》在线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 Zhao Y, et al. J Neurosurg. 2019 Jan 25. doi: 10.3171/2018.9.JNS181562.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间接血运重建改善烟雾病(MMD)脑灌注的效果取决于新生血管向皮质的生长情况。了解新生血管生长的预测因素有助于术前为MMD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Yahui Zhao等通过血管造影和根据Matsushima分级标准,将新生血管生长状况分为4级(图1):0-1级为“差”,2-3级为“好”。研究者收集2010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受间接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经单变量或多变量分析确定间接血运重建术后影响新生血管生成的预测因子;并以不同发病类型和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评估不同预后的预测因素。研究成果发表在2019年1月《J Neurosurg》在线上。


图1. Matsushima分级标准示意图。A.0级:术后DSA上未见颈外动脉(ECA)与大脑皮质间的新生血管;B.1级:少量新生血管覆盖<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2级:中等量新生血管覆盖1/3至2/3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3级:大量新生血管覆盖>2/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研究方法


209例患者包括231侧经手术治疗的大脑半球纳入研究。患者年龄3~61岁,平均23.06±15.09岁;99例(42.9%)男性。发病类型,45例(19.5%)出血性卒中,173例(74.9%)缺血性卒中,13例(5.6%)其它类型发病。32例(13.9%)既往行间接血运重建术,23例(10.0%)曾接受过钻孔引流术。入院时mRS评分平均1.50±0.75分,213侧(92.2%)0–2分,18侧(7.8%)≥3分。手术方式,198侧(85.7%)接受颞肌-硬膜-动脉贴敷术(EDAS),10侧(4.3%)接受颞肌-硬膜-骨膜贴敷术(EDGS),23侧(10.0%)多处颅骨钻孔术(MBH)。



研究结果


在146侧(63.2%)大脑半球,间接血运重建后观察到良好的新生血管增生。多变量分析显示,颈内动脉(ICA)末端呈烟雾血管状态患者的Matsushima分级为0-2级(图2),是新生血管生成的预测因子(OR=3.242;95% CI,2.007-5.236;p<0.001);而出血性卒中发病是新生血管形成不良的危险因素(OR=0.138;95% CI,0.054-0.353;p<0.001)。在出血性卒中患者中,年龄小与新生血管良好呈显著的相关性(OR=0.893;95% CI,0.808-0.987;p=0.027);而缺血性患者中,年龄不是新生血管形成的预测因素(p=0.955)。血运重建良好的大脑半球再出血发生率较低(p=0.026)、mRS评分较小(p=0.006)和临床预后较好(p=0.013)。


图2. ICA末端呈烟雾状血管的Matsushima分级标准示意图。A.0分:ICA未完全闭塞的烟雾病早期状态,无烟雾状血管;B.0分:ICA末端完全闭塞的烟雾病晚期状态,烟雾状血管出现后又消失;C.1分:烟雾状血管稀少;D.2分:烟雾状血管明显丰富。



结论


作者认为,出血性卒中起病的MMD患者,在间接血运重建后,新生血管形成不良。ICA末端烟雾状血管明显丰富的患者,在血运重建后有良好的新生血管生成,反之亦然:ICA末端闭塞而缺乏烟雾状血管则预示间接血运重建结果不良。良好的新生血管形成与良好的长期预后相关,但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