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30日发布 | 452阅读

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血管痉挛的协同治疗:血管成形术、尼莫地平动脉内给药及动脉瘤栓塞术

齐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血管痉挛所致的缺血症状,使得动脉瘤的处理更加复杂,预后更差。作者分享了行动脉瘤栓塞同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血管痉挛的经验。

————摘自文章章节


【Ref: Ching-Chang Chen,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8 Aug;116:e452-e459. doi: 10.1016/j.wneu.2018.05.005. Epub 2018 May 16】


研究背景

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致残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提倡早期治疗破裂动脉瘤;延迟干预将导致严重的脑血管痉挛,使得动脉瘤的治疗更加复杂,预后更差。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Ching-Chang Chen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分享了一期动脉瘤栓塞和血管成形术治疗血管痉挛的经验,其结果发表在2018年5月《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研究方法

2011年1月到2017年5月间,660名患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24名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后合并严重的脑血管痉挛。术中于导引导管内持续加压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在栓塞动脉瘤之前或之后,使用顺应性球囊在发生痉挛的主要分支血管内行球囊扩张。

图1. 68岁女性,突发剧烈头痛8天。(A-B)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区血管痉挛,显影延迟。(B)星号示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C)Scepter XC球囊导管和微导丝超选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支。(D)由M2段-M1段远端-M1近端-颈内动脉远端行球囊扩张(箭头)。(E-F)造影显示球囊扩张成形后动脉痉挛明显缓解,MCA远端分支仍有血管痉挛。(G-H)栓塞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血管痉挛缓解。


图2. 68岁老年女性,突发头痛后2天出现失语及左下肢无力。(A)造影显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及A2段血管痉挛。(B)Scepter XC球囊导管(箭头)和微导丝,由A1段近端到A1段远端扩张痉挛血管。(C)扩张后的A1段、动脉瘤及痉挛的A2段。(D)Scepter XC球囊导管(箭头)超选到A2段,由远及近扩张痉挛血管。(E)扩张后的A1和A2段及未治疗的动脉瘤。(F)痉挛完全缓解的右侧A1和双侧A2。动脉瘤完全栓塞,无瘤颈残留。整个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通过动脉持续滴注。


研究结果

24名患者中,17人出现缺血性症状,从动脉瘤破裂到出现缺血症状平均时间为7.58天。所有患者均同期行血管成形术,术中动脉内持续滴注尼莫地平。所有患者血管痉挛均得到显著缓解,预后得以改善。2名患者行二次血管成形术。20名患者动脉瘤完全栓塞,无动脉瘤囊腔及瘤颈残留。23名患者(95.8%)获得良好预后(mRS 0-2分),1名患者遗留中度残疾(mRS 3分)。


表1. 同期行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及并发中重度血管痉挛患者的基本情况


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严重脑血管痉挛患者,行动脉瘤栓塞术同期行球囊血管成形术,并在动脉内持续滴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痉挛,是安全有效的。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