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4日发布 | 350阅读

资讯速览丨《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18年10卷第12期

陈成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资讯速览导读


神介资讯团队精心打造资讯速览版块,本次给您带来JNIS杂志2018年10卷第12期的最新概要,欢迎阅读。


编译组员:

徐丽峰、刘林林、田洋洋、左姗姗(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陈成伟(浙江省中医院)

冯政哲(长海医院)

王驰(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组稿、校对:陈成伟


1


较长的可回收支架在急性脑卒中取栓时表现更好

Longer stent retrievers enhance thrombectomy performance in acute stroke


PMID: 29858398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918


来自埃默里大学的Diogo chaussen教授等回顾性分析了自2011年至2017年间前瞻性收集的长支架(Trevo 4×30 mm/Solitaire 4×40 mm)和短支架(Trevo 4×20 mm/ Solitaire 4×20 mm)两组取栓病例数据,对比这种组支架在急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首次再通达mTICI 2b / 3再灌注在较长支架组中更常见(62%vs 50%)。对于2型脑实质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及死亡率,则两组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多变量分析表明,较长支架,不透射线装置和辅助局部抽吸与首次再通再灌注独立相关。


因此,研究者认为,使用较长支架可获得更高的首次再通再灌注率,这可能与较长支架可提供更大的接触表面、更长的取栓拖曳距离以及增加了支架精准释放时允许的误差范围相关。


【徐丽峰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


重新定义“成功”:不完全血运重建和完全血运重建结果比较的系统性回顾分析

Redefining'succ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omparing outcomes between incomplete and 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


PMID: 29802163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950


传统意义上认为,动脉取栓(EVT)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在在脑梗死(TICI)−2B分级或更大范围实现血运重建,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Asim Rizvi教授等人对其重新进行定义,研究者通过对Ovid MEDLINE,Ovid EMBASE和Scopus三大电子数据库中2003年1月至2018年3月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并系统性回顾分析了多个不同研究中心对经过EV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TICI-2B和TICI-3组病人的90天后预后评估数据。


该研究结果显示,TICI-3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后的各种主要预后指标明显优于TICI-2B的患者,因此,有必要对EVT是否“成功”进行重新定义。


【刘林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3


直接转运vs分级转运,哪种模式更适合需要取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Mothership versus drip and ship for thrombectomy in patients who had an acute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MID: 30297541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4249


来自法国卡昂大学医院神经放射科Mohammad lsmail教授等使用 NCBI/ NLM、PubMed和Ovid EMBASE检索了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出版的英语病例报道,并回顾对比分析了分级转运(DS)与直接转运(MS)的患者治疗结果。研究显示,接受MS治疗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成功再灌注率以及90天内的死亡率与遵循DS途径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相对于DS组,MS组动脉穿刺时间提前83min,溶栓时间提前16min。


该研究结果显示,直接在综合性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MT)治疗,且不经初级卒中中心转运的患者,其90天神经功能预后优于直接初级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


【田洋洋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4


适合/不适合tPA溶栓的患者进行直接取栓治疗vs桥接治疗的效果比较:meta-分析

Direc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tPA-ineligible and -eligible patients versus the bridging approach: a meta-analysis


PMID: 29705773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834


来自瑞士伯恩大学医院神经内科Johannes Kaesmacher教授等系统回顾了目前20项meta分析,共纳入5279例患者,分析适合/不适合静脉tPA溶栓的患者给予直接取栓治疗(dMTE)与接受桥接治疗(IVT+MTE)的两组患者的成功再灌注率、90天自理能力及死亡率、有无症状性脑出血并发症。有19项研究报告了IVT+MTE与Dmte的(共计4220名患者)成功再灌注率,没有证据表明两组有差别。共17项研究(共计4657名患者)报告了两组患者在90天具有较低的自理能力,差别存在不明显的区别,有18项研究报告了90天的死亡率较高(共计4929名患者),两组患者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16项研究中报道了sICH的发生率(共计3903名患者),IVT+MTE患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几率较高,但与dMTE相比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且。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


该研究结果显示:桥接患者与直接取栓患者的有关优势证据级别较低。选择偏倚较低的一些研究数据显示直接取栓比桥接治疗似乎能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率。


【左姗姗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5


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卒中患者能使用血管闭合器吗?此文告诉!

Closure of large bore 9F arterial puncture sites with the AngioSeal STS device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after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


PMID: 29764930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829


既往认为,溶栓的患者在介入手术结束后使用血管闭合器对穿刺部位进行闭合具有有较大的出血风险。本文回顾性分析对比了在接受或未接受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卒中患者中使用8F AngioSeal STS装置闭合9F血管鞘穿刺点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共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6例在介入手术前接受了rt-PA溶栓,26例未接受。研究显示,只有一名患者在使用AngioSeal STS装置闭合9F穿刺点后出现腹股沟迟发性出血。有或无接受rt-PA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着差异。


研究者认为,8F AngioSeal STS能够在使用rt-PA的情况下安全有效地闭合9 F股动脉穿刺点。


【陈成伟 浙江省中医院


6


BRANCH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基底尖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评估

Wide-neck bifurcation aneurysms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basilar apex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techniques: a multicentre, core lab adjudicated study evaluating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occlusion (BRANCH)


PMID: 29858397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771


BRANCH(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基底尖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共10个美国医疗中心参与该研究,患者为因未破裂的大脑中动脉(MCA)或基底尖宽颈动脉瘤而接受介入治疗的群体。共115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介入干预相关死亡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7%(2/115)和5.8%(6/103)。达到Raymond Roy 1级及2级闭塞率分别为30.6%和32.4%。随访期间的再治疗率为10/115(8.7%),随访时支架狭窄为5/63(7.9%)。随访时血管造影与核心实验室评估结果保持一致。


研究者认为,未来需要开发更多专门用于治疗MCA和基底尖宽颈动脉瘤新型血管内治疗装置,并且对此开展前瞻性研究。


【陈成伟 浙江省中医院


7


弯曲的基底动脉:基底尖大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导致动脉瘤进展性倾斜及动脉变形

The 'bendy' basilar: progressive aneurysm tilting and arterial deformation can be a delayed outcome after coiling of large basilar apex aneurysms


PMID: 29773714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940


使用弹簧栓塞基底尖动脉瘤可能与动脉瘤的形态变化以及动脉变形有关。研究者通过沿曲沿基底动脉中线测量基底动脉的曲率半径进行图像重建,并且在动脉瘤的远端基底和垂直长轴之间测量动脉瘤的倾斜角。


研究发现,共94例动脉瘤纳入研究,平均动脉瘤直径大小和体积分别为9 mm(±4)和507mm³。动脉瘤直径≥10mm平均倾斜角13.5°(±14.4),而动脉瘤<10mm则为1.1°。直径≥10mm的动脉瘤,基底动脉弯曲1.3(±9.4)mm,对于<10mm的动脉瘤,基底动脉弯曲0.25(±2.1)mm,有显著性差异,除了动脉瘤大小之外,没有其他因素与动脉瘤的几何形态变化相关。


研究者认为,直径大的基底动脉动脉瘤可能更容易发生动脉瘤倾斜和基底动脉弯曲,这可能与弹簧圈的重量和施加在栓塞动脉瘤上的生物力学相关。


【陈成伟 浙江省中医院


8


采用“填塞重建”策略治疗已破裂颅内动脉瘤

‘Plug and pipe’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PMID: 29982224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4058


针对不适合开颅手术的动脉瘤,一个新兴的策略是在急性期中进行次全栓塞,随后在康复期再进行血流导向,也就是所谓的“plug and pipe”(“填塞重建”策略)。来自埃默里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Howard教授等对采取“填塞重建”策略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队列研究。本项研究共纳入22例患者,在弹簧圈栓塞后至血流导向置入的中间窗口期以及随后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出血。动脉瘤破裂至血流导向置入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3.5个月。在最后一次血管造影中,91%的动脉瘤实现了Roy-Raymond(R-R)I级或II级闭塞,其中R-R I级为(15/22(68%),R-R II级为5/22(23%)。只有2例(9%)患者出现并发症。


这些数据表明,对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进行次全栓塞并且随后有计划地进行血管导向装置置入是一种安全又有效的治疗策略。那些具有较高手术风险或者夹闭术后致残率较高的动脉瘤患者最可能从这项“填塞重建”策略中获益。


【陈成伟 浙江省中医院


9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评估安全性、有效性、手术风险及动脉瘤再通

Stent-assisted coil embolization of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s: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risk factors for 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or recanalization


PMID: 29871991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943


支架辅助弹簧圈(SAC)栓塞是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的治疗策略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SAC栓塞治疗AcoA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相关手术并发症或动脉瘤再通的危险因素。2008年8月至2016年12月,共184例AcoA动脉瘤患者接受SAC栓塞治疗。研究这将三种类型的支架(LVIS,Enterprise和Neuroform)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之一放置:(1)同侧A1至同侧A2(75.5%)或(2)同侧A1至对侧A2(24.5%)。


研究结果显示:在59例患者(32.1%)中发现对侧A1段发育不全。17例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显着相关性。栓塞后有130例动脉瘤(70.6%)术中立即闭塞。随访中,有15例动脉瘤发生轻微再通,8例发生大部分再通。


结论SAC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未破裂AcoA动脉瘤的方法,但支架放置策略(同侧A1至对侧A2),动脉瘤直径大小>7mm和A1段发育不全是动脉瘤再通的危险因素。


【陈成伟 浙江省中医院


10


博莱霉素硬化剂栓塞可作为手术或激光的替代方法治疗眼睑静脉畸形。

Bleomycin sclerotherapy for eyelid venous malformations as an alternative to surgery or laser therapy 


PMID: 29674482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813


美国的Alejandro教授等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18例经博来霉素硬化剂栓塞治疗的眼睑静脉畸形患者资料,该患者群体的主要症状为面部畸形、胀痛、疼痛、视力受损和眼睑功能障碍。3例患者的病灶仅局限于眼睑,其他患者均累及眼眶周围。13例患者可见结膜受累,14例患者曾经接受过开刀、激光或其他硬化剂治疗。结果发现,经过博来霉素硬化剂栓塞,有7例(38.9%)静脉畸形患者的病灶缩小大于80%,8例(44.4%)患者的病灶缩小达到50%-80%,2例(11.1%)患者的病灶缩小了30%-50%。1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经过博来霉素栓塞后获得治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该研究显示博莱霉素栓塞作为眼睑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是简单、安全和有效的。


【冯政哲 长海医院


11


使用CASPER支架系统可降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DWI缺血性病变风险

Reduction of cerebral DWI lesion burden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using the CASPER stent system


PMID: 29930158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869


尽管介入医生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期间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防止血管远端栓塞,但仍然会遇到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澳大利亚的Erasmia教授通过对11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中位狭窄程度80%,病变长度10mm)的患者进行分析,评价了CASPER支架对于降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缺血性病变负荷的效果。其中48.6%(52/107)的斑块表现为低回声或异质性,主要是低回声斑块。溃疡性斑块占15.9%(17/107)。术后7.3%(8/110)的患者出现经DWI证实的缺血性改变,但均无临床症状。97名(88.2%)患者随访90天,预后良好(mRS<2)占95.9%(93/97)。该研究证实新的CASPER支架结合远端栓塞保护装置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可降低围手术期DWI病变风险。


【冯政哲 长海医院


12


Derivo栓塞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中心研究。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Derivo Embolizatio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 multicentric study


PMID: 29848557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963


Derivo栓塞装置(DED)是一种新型血流导向装置,可提供更高的可见度和更好的输送性。为了评价第二代DED治疗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德国的Lukas教授等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德国三家三级医疗中心接受DED治疗的所有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研究记录了手术过程、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的动脉瘤闭塞率。所有42名患者均成功植入DED。3(7.2%)名患者使用多枚DED,有11(26.2%)枚动脉瘤通过DED联合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4(9.5%)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3例血栓栓塞事件和1例动脉瘤破裂。在获得造影随访的33(78.6%)名患者中,72.7%(24/33)获得致密栓塞。该研究证实使用DED治疗未破裂动脉瘤在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但缺乏超过1年的长期随访结果。


【冯政哲 长海医院


13


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下,经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后,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观察的内膜生长和血栓形成情况:基于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

Preliminary outcomes of single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surface-modified flow diverters in an animal model: analysis of neointimal development and thrombus formation using OCT 


PMID: 29804090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935


该研究中,美国Lopes教授等在猪模型中拟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来分析使用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下,经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后的血管新生内膜发育和血栓形成速度。10只实验猪分成两组后分别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和单一抗血小板治疗(SAPT)。使用的支架包括Pipeline Flex、PED Shield和Solitaire AB。所有动物每周进行血管造影和OCT。结果发现SAPT组中的PED Flex和Shield具有比DAPT组更高的新内膜形成率。在DAPT组中,PED Shield组第7天内膜生长速度高于PED Flex组。在SAPT组中,PED Flex在第7天显示出比PED Shield更多的血栓形成。研究显示PED Shield支架比其他装置可获得更快的内膜生长速度。在猪模型中使用SAPT时,PED Shield上的血栓形成明显少于PED Flex。


【冯政哲 长海医院


14


脑血管造影中表现为迟发性颅内出血的亲水性聚合物栓塞并发症: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Hydrophilic polymer embolic complication during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 presenting with delay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PMID: 30026256 DOI:10.1136/neurintsurg-2018-014189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放射科的Sameer A Ansari博士等报告了两例神经介入手术后亲水性聚合物栓塞并发症,其中一例为常规脑血管造影后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导致需进一步手术减压。组织病理学显示血管内异物符合亲水性聚合物的特点,证实了亲水性聚合物栓塞的诊断,这种并发症在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术中非常罕见。通过进一步的文献回顾,研究者发现亲水性聚合物栓塞并非孤立事件,这种现象的发生频率尚不清楚,有症状的病例非常罕见,但即使最基础的亲水涂层导管或者导丝都有可能增加医源性栓塞的潜在风险,引起急性或亚急性的并发症。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王驰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15


Galen静脉畸形中的深部静脉系统解剖及其介入治疗后MRV上的变化

Anatomy of the deep venous system in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 and its changes after endovascular treatment depict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PMID: 29794159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3789


传统上认为,大脑内静脉与Galen畸形静脉囊之间不存在交通,Olivia Winkler教授报道了Galen静脉畸形中的深部静脉系统解剖且特别强调了大脑内静脉的引流和血管内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变化。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5例Galen静脉畸形患儿的DSA和2D-MRV,评估了所有术前和术后的大脑内静脉图像,并确定了静脉引流的路径。


结果显示:55例患儿中有19例(35%)术前2D-MRV发现了大脑内静脉,而DSA栓塞前造影仅发现1例(2%)。在19例MRV发现的病例中,有15例(78.9%)大脑内静脉直接引流至Galen静脉畸形,其余4例则通过其他静脉引流途径。


在术后检查中,有17例(31%)MRV上发现大脑内静脉,10例DSA上发现大脑内静脉。有13例(76%)引流至一个类似成人的Galen静脉,有4例即使静脉窦闭塞但仍可见大脑内静脉引流至Galen静脉,有2例大脑内静脉发生了变化,从Galen静脉引流至中脑外侧静脉。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大脑内静脉和Galen静脉畸形之间的交通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引流路径在治疗后确实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在MRV上最为明显。


【王驰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16


影像学血管狭窄与生理性静脉窦流出道梗阻的关系

Correlation between angiographic stenosis and physiologic venous sinus outflow obstruction in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PMID: 29858399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4004


特发性颅内高压(IIH)中影像学上的静脉窦狭窄与跨狭窄的压力梯度差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一些报道认为50%的狭窄具有诊断意义。James L West教授等的研究评估了动脉造影、静脉造影和无创MRV或CTV在诊断和明确静脉窦流出道梗阻临床特点中的作用。研究者回顾性分析了一个前瞻性收集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用于鉴别难治性IIH患者,采用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评估静脉窦流出道梗阻的存在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压力梯度。血管狭窄由两名独立评估者分为狭窄、缩小和病灶口径改变。显著的压力梯度定义为≥8mmHg以及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低的情况下压力梯度为6-7mmHg。研究共纳入了37例患者,70%的患者临床压力梯度显著,采用支架植入。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压力梯度在动脉造影的静脉期狭窄34%时具有最高的区分度(敏感度0.81,特异度0.91),静脉造影则为狭窄31%时(敏感度0.92,特异度0.73)。狭窄每增加10%,压力梯度大约增加3.5mmHg,MRV/CTV的灵敏度为0.42,阴性预测值为22%。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对于高度怀疑IIH的患者,具有临床意义的压力梯度出现在动脉造影的静脉期狭窄34%,静脉造影狭窄31%,显著低于文献报道。脑静脉窦狭窄的治疗目标和血管情况与动脉病变不同,因此狭窄相关压力梯度的测量仍然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无创影像学检查具有较差的敏感性和较低的阴性预测值,似乎不适用于排除具有临床意义的脑静脉窦狭窄。


【王驰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17


胸椎和腰骶椎硬膜外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nd lumbosacral spinal epi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MID: 30166334 DOI: 10.1136/neurintsurg-2018-014203


胸椎和腰骶椎硬膜外动静脉瘘(SEDAVFs)是一种日益被认识的脊髓血管畸形。Jun-Soo Byun教授等使用Pubmed、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2000年1月到2018年1月关于SEDAVFs治疗的文献。并对SEDAVFs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进行了系统回顾。研究显示男性占69.6%,疼痛或麻木是最常见的感觉症状,瘘口位置为腰骶椎79.2%,胸椎20.8%。硬膜内引流较硬膜外引流更为常见(89.6%对10.4%)。123例患者中,血管内治疗占67.5%,显微手术占23.6%,联合治疗占8.9%。治愈率为83.5%,各组间无差异。临床症状改善70.7%,稳定25%,恶化1.7%,治疗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SEDAVFs可表现为充血性脊髓病或脊髓压迫的症状,血管内和显微外科治疗均显示高的完全闭塞率和合理的并发症发生率。多数患者治疗成功后症状有所改善。


【王驰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