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4日发布 | 463阅读

新型涂层血流导向支架—PED-Shield结合单抗治疗急性期破裂动脉瘤疗效初探

张小曦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PED-shield:应用Shield技术在Pipeline支架表面通过共价作用覆盖一层3nm厚度的磷酸胆碱涂层,磷酸胆碱可降低血小板黏附与激活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小板附着和激活的目的;

DAPT: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双重抗血小板方案;

SAPT:Single antiplatelet therapy,单药抗血小板方案。


【Ref:Manning NW, et al. J NeuroIntervent Surg 2018;0:1–6. doi:10.1136/neurintsurg-2018-014363】


研究背景

支架治疗为颅内宽颈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等提供了可行的治疗策略,然而,支架治疗存在或多或少的缺血与出血性并发症,DAPT可降低缺血性并发症风险,而其代价是出血性并发症风险的增加。Manning教授等人对PED-Shield这一新型血流导向支架超适应症治疗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报道,结果发表在2018年12月份的《JNIS》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对三个中心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应用PED-Shield治疗的14例患者的数据进行收集,其中位年龄为64岁,12例(85.7%)患者为女性,WFNS中位数为2.5,Fisher分级中位数为IV级;14例动脉瘤中7例为囊性动脉瘤、5例梭形动脉瘤、2例血泡样动脉瘤;平均动脉瘤直径为8.8mm;大脑中动脉M1段3例、椎动脉动脉瘤3例、PICA动脉瘤2例、A1/2交界动脉瘤2例以及前交通、后交通、脉络膜前、A2段动脉瘤各1例。


该研究对上述14例动脉瘤以相同的介入治疗方式治疗,而术后抗血小板方案不尽相同,三组抗血小板方案分别为:肝素+阿司匹林(100-150mg,1/日)、阿司匹林(100-150mg,1/日)、阿司匹林(100-150mg,2/日)。其中,术后肝素应用目标为APTT 40-60s,持续5-7天。3例症状性并发症均发生在前5例使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患者,5例患者中既有缺血并发症也包括出血并发症;术后没有联合使用肝素的9例患者只有一例发生无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将抗血小板方案改为阿司匹林一天两次后,5例患者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通过meta分析,和既往的20项包含223例使用血流导向支架结合双抗治疗破裂动脉瘤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使用PED-Shield结合单抗并未增加并发症率和死亡率。

表1. 不同术后抗血小板方案之间并发症发生频次差异。


图1. 示例:A-D:PICA血泡样动脉瘤;E-H:M1段破裂梭形动脉瘤;I-L:A2段破裂梭形动脉瘤。三例动脉瘤达到术后完全栓塞。

支架的发明拓宽了介入治疗适应症,其中包括梭形、宽颈、血泡样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而血流导向装置进一步拓宽了复杂动脉瘤的适应症。然而,支架的应用伴随着血栓风险的增加,DAPT的应用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降低血栓性并发症并不显著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平衡。事实上,DAPT依旧伴随着较高的出血性风险,PED-shield的发明有望进一步解决这一临床悖论。


PED-shield+SAPT在初步动物实验中证实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并促进血管内膜化,在另一项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PED-shield+SAPT方案的促凝性与PED-Flex+DAPT相似,这一发现证实PED-shield+SAPT可能是解决临床上支架应用的一种可行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是一项小样本的技术报道,结果显示PED-shield+SAPT治疗急性破裂动脉瘤良好的初步临床疗效,而由于样本量的限制,其确切的临床疗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