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1日发布 | 467阅读

曲友直教授:临危受命——Prime ES处理出血急性期动脉瘤

曲友直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治疗急性出血动脉瘤本就是高风险手术,又碰上缺乏血管代偿,无疑险上加险。因此,不仅需要术者临危不惧、快速预判,做好万全的准备,也需要性能优异的栓塞器械为医生助力,减少并发症风险,给患者更好的愈后。


术者简介


曲友直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组长、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负责人。

临床特长:介入栓塞及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同时掌握介入栓塞及显微外科手术两项技术,可为患者制定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案治疗神经外科最凶险的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另一方面能够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动脉狭窄。

每年主刀及参加脑血管病介入手术300余例、显微外科手术300余台。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三项、省级课题五项。发表SCI论著6篇,国内核心及统计源期刊30余篇。


病史简介


主诉:“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12小时”,意识嗜睡,呼唤睁眼,问答切题,颈部抵抗阳性,Hunt-Hess 2级,Fisher 2级。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术前CT



术前血管造影     

  

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微小动脉瘤,大小2.4mmX1.9mm,颈宽1.7mm。


动脉瘤3D成像

动脉瘤3D成像


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双侧均无大脑后动脉

提示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必须保留


术前策略


病情介绍:这是一个处于出血急性期的后交通动脉宽颈微小动脉瘤,经椎动脉造影显示双侧均无大脑后动脉,故无后循环代偿的情况下,必须保留载瘤动脉。

策略:因处于出血急性期,为避免术后长期使用双抗,力求不用支架,单纯栓塞动脉瘤。但为防止弹簧圈成篮或者填充不理想,疝入载瘤动脉,支架导管留做备手。

器械需求:对弹簧圈的需求是首圈要能编筐贴合瘤壁并稳定呆住,后续弹簧圈要柔软不能推挤首圈。最为理想的是美敦力Axium™ Prime ES弹簧圈(以下简称Prime ES)。


手术过程


常规消毒铺单,全麻成功后首先在导丝引导下将导引导管放置于左侧颈内动脉岩段。将支架微导管塑形后在微导丝引导下放于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远端备用,将Echelon-10微导管塑形后用微导丝引导至左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瘤腔内,造影显示微导管位置理想。


放入第一枚成篮弹簧圈Prime ES,型号APB-2.5-4-3D-ES,成篮形态非常稳定达到预期理想。接着放入第二枚Prime ES弹簧圈APB-2-3-HX-ES,输送时通畅稳定,在瘤内栓塞时非常轻柔,无任何挤压现象,首圈纹丝不动。微导管头端也始终保持稳定,因而更有信心地继续填充第三第四枚弹簧圈APB-1.5-1-HX-ES,APB-1-1-HX-ES。


对于急性期动脉瘤而言,美敦力弹簧圈的机械解脱机制也是最适用的,解脱迅速不等待,不耽误一点手术时间。造影示动脉瘤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未行支架辅助,撤出所有导管,术中动脉瘤无破裂。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术中病情稳定,术后麻醉复苏,神志清楚,问答切题,四肢肌力四级,安返病房。


术中及术后造影

支架导管到L-PCA P2段

远端备用

2.5-4-3D-ES成篮


术后动脉瘤栓塞完全

并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保留完全


术后头颅CT



术后5天患者下地活动自如

心得体会


1. 保障安全性:Axium Prime ES弹簧圈在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时,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发生几率。其可在宽颈的小/微小动脉瘤内成篮,对瘤壁压力非常低,又能稳定微导管头端,可以选择正好或略微大一点点的尺寸,缓慢释放成篮,让弹簧圈在瘤内充分展开,贴合瘤壁,撑住整个瘤体,不担心会刺破动脉瘤。

2. 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Axium Prime ES也适用于出血急性期使用双导管技术栓塞带子囊、存在薄弱区的高出血风险动脉瘤,有效避免支架使用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3. 防止远期复发:大OD值,提高栓塞体积、密封瘤颈,降低复发风险;三维空间高度的顺应性,帮助致密填充至各个角落,即使分叶状不规则动脉瘤也能有效致密均匀栓塞。



相关链接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