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Guerrero BP, et al. Neurointervention. 2018 Sep;13(2):129-132. doi: 10.5469/neuroint.2018.01032. Epub 2018 Aug 31.】
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sion devices)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第一代血管内栓塞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临床试验的证实,但是,PED后发生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比例较高。新出现的应用屏蔽技术的PED装置(PED Flex with Shield Technology,PED shield),大大降低血栓的发生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血管内成像技术,它能同时提供支架植入的即时状态以及血管壁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目前已成为评估血管内植入物和内皮愈合的理想手段。哥伦比亚麦德林市Angioteam的Boris Pabón Guerrero等通过OCT成像技术来评估植入PED shield装置8周后的颅内血管支架上新生内膜生长程度。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9月的《Neurointervention》杂志上。
作者例举1例64岁的女性患者,于2015年偶然发现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ral artery,PICA)动脉瘤,当时行单纯弹簧圈介入栓塞。后随访显示弹簧圈有明显逸出(图1),需再次手术。考虑到再次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可能影响PICA的血流,于是决定给予植入Pipeline shield血流导向装置。手术前一周施行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将Pipeline shield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右椎动脉V4末段至基底动脉处,动脉瘤完全填塞,手术结果满意(图2)。植入术后8周随访时,临床上未发现缺血并发症;DSA显示,右PICA动脉瘤稳定,右PICA血流通畅,该区域血液灌注未受影响。
图1. 右侧PICA动脉瘤的填入线圈明显逃逸。
图2. 在植入PED shield装置后8周,DSA显示右PICA动脉瘤孤立、稳定,右PICA血流通畅。
在植入PED shield后8周,应用OCT成像技术可视观察PED shield和新生内膜状况;显示支架具有良好的贴壁性,在支架与内皮细胞接触区域内出现新生内膜并呈向心性生长。在支架与血管内皮贴壁不良的区域以及未与血管内膜接触的区域,未见新生内膜生长,如椎-基底动脉连接处。其次,在支架内暴露部分未发现血栓;正常的血管壁在支架的近端和远端均未出现明显的夹层、内膜撕裂以及血管狭窄的现象(图3、4、5)。
图3. 在植入PED shield术后8周,OCT导管安全地推进到基底动脉;图右上方的虚线圆圈对应椎-基底动脉处OCT采集图像的截面。
图4. OCT图像显示,PED Shield装置和椎动脉的新生内膜(绿色箭头)。
图5. OCT图像显示,在PICA起始处未见新生内膜(白色箭头)。
作者指出,PED Shield是第三代PED装置,已经应用于临床改善植入支架的血栓形成状况。采用OCT成像技术在体外模型和临床研究中证实,PED shield装置表面形成急性血栓的可能性极小。同时,动脉壁与支架装置接触部分的血管内皮具有早期的、呈向心性均匀生长的趋势。与过去的PED相比,PED Shield是理想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装置。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明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