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发布 | 767阅读

LEO支架的血流导向效果:不仅能够闭塞动脉瘤,还能对分支和穿支血管进行血流重塑

陈成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达人收藏

覆盖动脉和穿支动脉的血流重塑率分别为9%和4%,并且在所有病例中未出现明显临床后遗症。使用单独支架置入疗法治疗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0%。这些数据强调了LEO支架具有血流导向特性。

————摘自文章章节


【Ref:Cagnazzo F,et al.AJNR Am J Neuroradiol, July 2018. doi.org/10.3174/ajnr.A5803】


研究背景


LEO支架(Balt Extrusion,Montmorency,France)是通过将单股镍钛合金编织到芯轴上自膨式的闭环支架。基于编织形态,LEO支架具有相对较小的孔径(网孔的尺寸约0.9mm)。与其它自膨式支架相比,它具有更高的金属覆盖率,能够达到一定的血流导向效应。近期,有研究表明基于LEO支架的血流导向和生物学效应,单用LEO支架可以治疗小型和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当释放低孔隙率的血流导向支架跨越分支或穿支血管时可能具有潜在的闭塞风险和相关的症状性缺血性病变。由于编织支架具有中等的孔隙率,因此具备类似于传统血流导向装置所具有的改变血流的作用。然而,过往的文献极少对动脉瘤外的血流校正以及相关的临床后遗症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近期,意大利比萨大学的Cagnazzo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对由LEO支架治疗的76个颅内动脉瘤(共覆盖98条分支血管)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估LEO支架对覆盖分支和穿支血管的影响及单独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瘤的血流导向效果。


研究结果


一共76个患者纳入研究。在平均14个月的DSA随访期间,有89条覆盖动脉(91%)为正常形态,7条狭窄(7%),2条(2%)闭塞(1后交通动脉和1大脑中动脉,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吸烟(p=0.03)和随访时间(p=0.002)是影响动脉重塑的重要因素。在17条Sylvian(豆纹动脉)和7条基底穿支动脉中,有1条(4%)Sylvian穿支动脉使用双支架覆盖,血流正常重塑,未出现相关症状。研究中,LEO支架作为单一疗法共治疗了10个动脉瘤(平均大小为3.5mm,其中5个为弹簧圈栓塞后复发,5个直接使用LEO进行治疗)。在平均14个月的随访中,70%的动脉瘤获得完全闭塞。


相关病例:

图1

病例一:A,63岁男性,DSA显示一枚9mm的左侧MCA动脉瘤经Woven EndoBridge(WEB;Sequent Medical,Aliso Viejo,California)装置(黑星)治疗后出现复发,豆纹动脉发自M1段(黑色箭头)。B,2个LEO(Y形)支架植入M2分支,第二个WEB植入动脉瘤中。在上部M2分支中存在小部分支架不完全贴壁,可能与小动脉夹层(短黑箭头)有关。C,13个月的DSA图像显示动脉瘤的完全闭塞和覆盖有2个重叠LEO的豆纹动脉血流重塑(红色箭头)。D,MR成像显示左基底神经节中小的无症状的缺血性病变(白色箭头)。


图2

病例二:A,49岁男性,右侧MCA分叉处有一个约7mm的未破裂动脉瘤(黑色箭头)。B,术中显示动脉瘤成功栓塞,其中LEO支架(2.5*18mm)从M1释放到M2下部(红色箭头)。M2上部分支被支架覆盖(短白色箭头)。C,20个月的随访DSA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支架覆盖的M2上部分支出现无症状性狭窄。D,出现侧支循环代偿(白色星)。


图3

病例三:A,术中DSA显示,右侧ICA分叉动脉瘤经弹簧圈栓塞后复发(黑色星)和一个新发的3mm大小的PcomA动脉瘤(黑色箭头)。B,ICA分叉动脉瘤选用LEO支架(3.5*18mm)治疗,从ICA释放至M1段(红色箭头)。右大脑前动脉A1段(白色箭头)和右脉络膜前动脉(短黑色箭头)被支架覆盖。LEO覆盖了PcomA动脉和小的动脉瘤而没有进行弹簧圈栓塞。在24个月的DSA随访图像(C,工作位)和(D,正位)显示ICA分叉动脉瘤(RR II)的瘤颈小残余,A1段出现了血流重塑(白色箭头),PcomA动脉和动脉瘤(黑色箭头)闭塞。脉络膜前动脉依旧通畅(短黑箭头)。


该研究显示,有70%的动脉瘤实现完全闭塞(Raymond-Roy I)(平均随访,14个月)。复发动脉瘤和直接用LEO支架治疗的动脉瘤的Raymond-Roy I闭塞率分别为80%和60%。


材料和方法:我们回顾性评估了以下结果:1)覆盖侧支和穿孔的重塑(动脉瘤外血流重塑),和2)单独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瘤的闭塞率(动脉瘤内血流重塑)。


结论


覆盖动脉和穿支动脉的血流重塑率分别为9%和4%,并且在所有病例中未出现明显临床后遗症。使用单独支架置入疗法治疗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0%。这些数据强调了LEO支架具有血流导向特性。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组稿,浙江省中医院陈成伟编译,上海长海医院赵开军副教授审校,《神经介入资讯》主编、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