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6日发布 | 777阅读

手术切除程度对少突胶质瘤的预后作用减弱:中美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丁骁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达人收藏

最大程度安全切除一直以来是成人弥漫性胶质瘤的首要治疗措施。手术切除程度也被证明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然而,胶质瘤具有许多不同组织和分子亚型。不同分子亚型的胶质瘤患者中,手术切除程度是否对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姚瑜教授在周良辅院士和毛颖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回顾性分析。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团队王政等医生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孙崇然教授的大力支持,并联合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John F. de Groot教授团队,共纳入1178例弥漫胶质瘤患者以及422例来自TCGA数据库的病例资料,以揭示不同分子亚型的胶质瘤患者中肿瘤切除程度对预后的影响(肿瘤全切,GTR vs.次全切,STR)。相关成果发表于2018年9月的《Journal of Neuro-oncology》杂志上。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王小钦教授,以及来自美国哈佛麻省总医院的Daniel P. Cahill教授也参与了该项国际合作临床研究。


首先,作者统计发现,在所有较低级别胶质瘤(WHO II-III级)中,GTR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要优于STR患者(HR 1.49; 95% CI 1.17-1.90; p=0.001)。然而,在少突细胞胶质瘤中,GTR相比STR的患者,其PFS和总生存率均没有显著优势(n=397; PFS: HR 1.36; 95%CI 0.86-2.14; p=0.19; OS: HR 1.05; 95%CI 0.55-1.99; p=0.89)。进一步基于不同分子亚型的分析中可发现,在IDH MT/1p19q共缺失的患者中,GTR患者的PFS和OS也都没有显著优于STR患者。类似的,WHO 2016 分型中的少突细胞胶质瘤,IDH MT/1p19q共缺失患者,Eckel-Passow等提出的IDH/TERT/1p19q五分型中的三阳性,IDH/TERT双阳性患者中,GTR均没有比STR患者展现出显著的生存益处(图1)。作者进一步单独分析WHO II级和WHO III级胶质瘤患者,亦获得了相对应的结果:少突和少突相关的分子亚型中,GTR对预后的作用有减弱。对TCGA数据库的统计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同时,作者也确认了切除程度在GBM中的预后作用。


▲图1. WHO II-III级胶质瘤患者切除程度预后的多因素森林图


综上,作者认为,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肿瘤仍然是胶质瘤综合治疗中首要的一步,但在少突细胞胶质瘤及相关的分子亚型中,肿瘤切除程度(GTR vs. STR)对预后带来的影响发生了减弱。这可能和少突细胞胶质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及其生长惰性有一定联系。而由于这类患者肿瘤全切并不能带来显著的生存益处,因此冒着神经功能受损的风险而过分激进的手术切除肿瘤的策略是不必要的。


丁骁杰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姚瑜教授审校)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