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s.medtion.com/uploads/1/image/public/201810/20181015111516_gxm0wqpwn0.png)
尽管年龄≧8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伴有易损斑块比例更高,但应用双重保护联合血液逆向抽吸方法,CAS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摘自文章章节
![](https://res.medtion.com/uploads/1/image/public/201810/20181015111516_341o9rqmch.png)
研究背景
相较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而言,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是高危CEA人群治疗的有效替代方式。然而,对于高龄患者(年龄≧80岁),有研究显示CAS相较于CEA显著增加了围手术期卒中风险。为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日本广岛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研究院神经外科Abiko医生团队回顾性分析了其中心高龄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发表在《World neurosurgery》杂志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97名接受CAS治疗的患者,上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了双重保护方式(近端血流阻断,远端保护伞)结合逆向血液抽吸方法,以减少栓子脱落相关并发症。其CAS治疗标准为:症状性狭窄≧50%或非症状性狭窄≧80%。在此基础上其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两组,即≧80岁组及<80岁组。分析上述患者基线资料(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术后捕获的可见斑块碎片、支架内狭窄、主要不良事件(如卒中、死亡等),以及CAS后磁共振DWI像显示的高信号点等指标与年龄的关系。
研究结果
表1 CAS术中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该中心CAS手术成功率为100%,30天内随访无主要不良事件。在其研究人群中,年龄≧80岁组与<80岁组患者相比,其狭窄处伴有易损斑块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50%(15/30)vs.26.9%(18/67),P=0.047)。此外,两组术后支架内狭窄及捕获到的斑块碎片比例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26.7%vs.6.0%,P=0.007;43.3%vs.22.4%,P=0.004)(详见表1)。术后磁共振DWI像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新发小梗死灶(DWI显示高信号)的比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20%vs.18.0%,P=0.785)。另外,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支架植入失败、卒中、心肌梗死、死亡、TIA发作、新发梗死)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
表2 CAS术后并发症评估
结论
尽管年龄≧80岁颈动脉狭窄患者伴有易损斑块比例更高,但应用双重保护联合血液逆向抽吸方法,CAS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颖影组稿,福州市第一医院Serena编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副教授审校,《神经介入资讯》主编、上海长海医院脑卒中中心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刘建民教授终审)
【Ref:Abiko M, et al. World neurosurgery,2018 Jul 25. pii: S1878-8750(18)31620-6. doi: 10.1016/j.wneu.2018.07.142. [Epub ahead of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