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6日发布 | 647阅读

《JNS Pediatrics》 2018年8月文章速览

厉亚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万锋

广东省人民医院


本期编译:

厉亚坤、陈籽荣、朱桂枝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审校:

董芳永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终审:

万 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JNS 

pediatrics

八月文章速览


1. 评估与变形斜头畸形中头盔治疗相关的颅骨穹窿缩窄

Assessing calvarial vault constriction associated with helmet therapy in deformational plagiocephaly
DOI: 10.3171/2018.2.PEDS17634


目的:
斜头畸形和/或短头畸形(Deformational plagiocephaly and/or brachycephaly, DPB, 注:此处斜头畸形和短头畸形不是指颅缝早闭导致的畸形,而是由于婴儿仰卧睡眠时,头长期偏向一侧可导致同侧枕部扁平的斜头颅骨变形、和/或双侧枕部扁平的短头畸形,在4月大婴儿的发生率约20%.)是在儿科颅面中心经常遇到的一种颅骨畸形。DPB的治疗方式包括头部睡眠姿势矫正训练或矫形头盔治疗。矫正疗法虽然可以成功地矫正颅骨不对称,但有观点认为可能限制颅骨生长。以往文献针对头盔安全性的研究缺乏对颅腔体积测量和连续监测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是直接比较接受头盔治疗和接受姿势矫正训练DPB患者的头部生长数据。


方法: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57名接受头盔治疗的DPB患者和57名接受姿势矫正训练治疗的DPB患者治疗前后3D影像。作者使用3D图像测量确定了每位患者颅顶部体积和颅骨周长的变化。作者还计算了通过前后径、双顶径和上下径乘积计算出的颅腔体积。线性回归用于量化年龄和治疗类型对数据的影响。


结果:
通过对两组间组之间的以下变量的比较,发现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开始时的年龄(p = 0.861)和治疗的结束时间(p = 0.539),治疗持续时间(p= 0.161),以及男性与女性的比例(p = 0.689)。就颅腔容积的计算或头围z-score评分变化,接受头盔与姿势矫形训练治疗的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545)。治疗前骨龄是颅骨生长的重要预测因子(p≤0.001),但治疗类型对研究测量值变化无预测意义(p≤0.210)。


结论:
作者并没有发现头盔治疗可能导致DPB患者颅骨生长受限相关的证据。这些结果印证了以前支持头盔治疗安全的研究,应该允许医疗保健机构和患儿家庭选择适当的治疗,而不用担心对颅骨生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箭头所示为轻微扁平区域



2. 颅缝早闭手术后不完全再骨化 - 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临床-放射学评估研究
Incomplete reossification after craniosynostosis surgery—incidence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a clinical-radiological assessment study
DOI: 10.3171/2018.2.PEDS17717


目的:
颅缝早闭的手术治疗的其中一个原则是切除部分融合的骨板、防止复发。手术形成的骨缺损在手术后需要经历适度的再骨化,而避免外观问题和恢复大脑的保护。本研究的目的是阐述和分析颅缝早闭术后骨缺损的放射学和临床演变经过。


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HUIP La Fe Valencia医院,248名婴儿接受了颅缝早闭的手术矫正治疗; 其中216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作者对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内窥镜辅助颅缝再造术,开放式颅缝再造术,额眶部前置术和颅骨穹窿重建。分析了术后12-24个月和2年以后的2个阶段的临床随访和放射学定量测量; 94例患者进行了术后CT扫描,并纳入放射学分析。


结果:
在随访期结束时,216例患者中有92例(42.59%)显示骨缺损完全闭合,112例(51.85%)患有轻微骨缺损,12例患者(5.56%)有明显的骨缺损需要手术治疗。在多变量分析中,初次手术的年龄与不完全再骨化没有显著相关性(p = 0.15),手术部位感染也没有显著相关性(p = 0.75)。多变量分析确定初次CT扫描中颅骨缺损面积大于5 cm2是预测不完全再次骨化的危险因素(p = 0.04)。接受开放手术患者的首次CT扫描(手术后12-24个月)的颅骨缺损平均面积为3.69 cm2,在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颅骨缺损平均面积为7.13 cm2,; 在多变量分析中,手术方式与不完全再骨化无相关性(p = 0.46)。触诊诊断骨颅缺损对于显著骨缺损的阳性预测率为50%,对于轻微骨缺损为71%。


结论:
在我们的资料中,由于不完全再骨化所致颅骨缺损需要接受颅骨成形术的发生率为5.56%。首次术后CT扫描中大于5 cm2的缺损与不完全再骨化有相关性。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初始随访中存在更大的颅骨缺损,但内窥镜辅助手术组的颅骨缺损最终发生率与开放手术组无显着差异。



3. 开发用于内窥镜辅助治疗额缝和矢状颅缝早闭的人工模拟器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simulators for endoscope-assisted repair of metopic and sagittal craniosynostosis
DOI: 10.3171/2018.2.PEDS18121


目的:
内窥镜辅助颅缝早闭治疗是开放手术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然而,这个手术学习过程有难度,其实施和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手术模拟器可允许手术者在对实际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学习和实践该手术。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实用的,相对便宜的模拟器,用于内窥镜辅助治疗额缝和矢状颅缝早闭症的模拟学习,并对该模型的仿真度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估。


方法:
利用塑料粉末3D打印技术,分别复制出一例1月患儿的额缝早闭和一例2月患儿的矢状缝早闭颅骨模型。该模型方法是打印制作颅骨“外壳”,置于类似婴儿头部的可重复使用的基座中。每个“外壳”包括头皮各层(皮肤,皮下脂肪,帽状腱膜和骨膜)组成、明确的颅骨标志和硬脑膜。收集与模型构造、使用和成本相关的数据。11名新手外科医生(住院医生),9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专科医生)和5名专家外科医生(主治医生)使用神经内窥镜,高速钻,咬骨钳,轻质牵开器和吸引器,进行模拟的额缝和矢状颅缝再造。


结果:
模拟器紧凑、有效且相对便宜。它们可以快速重置以便重复使用,并且包含最少量的消耗材料,同时提供逼真的模拟体验。超过80%的参与者同意或强烈同意模型的解剖学特征,包括表面解剖学,帽状腱膜下和骨膜下组织平面,前囟门和硬膜外层面,并包含相应的细节。超过90%的参与者表示操作内窥镜和仪器感觉真实,并且操作步骤可以代表实际手术中所需的步骤。


结论:
额缝和矢状颅缝早闭模拟器均采用低成本方法开发,且为重复使用设计。模拟器可以真实模拟外科手术并且可用于锻炼操作内窥镜辅助的颅缝再造所需的技术。


额缝早闭模拟器模拟手术操作


4. 低成本的三脑室底造瘘模拟内镜
Low-cost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simulator with mimetic endoscope   
DOI: 10.3171/2018.2.PEDS17671


目的:
在美国大约每500人中就有1人罹患脑积水,脑室分流是治疗的黄金标准,然而其失败率接近85%。内镜下第三脑室造口术(ETV)是针对特定脑积水患者的一种替代手术方式,但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在接触患者之前受到无法进行实践锻炼。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住院医师培训创造一个成本可控的内窥镜ETV模型。 


方法:
用开源软件从2岁男性脑积水患儿的CT和MR图像中分离头骨和脑,3D打印构建头骨和大脑的3D模型。使用硅胶和硅胶触觉增进剂的混合物来铸造脑模,然后进行压缩和剪切参数测试。使用基本原料和3D打印模型制造模拟内窥镜。一小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用模拟内窥镜评估ETV模拟器。 


结果:
作者成功创建了模拟内窥镜和ETV模拟器。在压缩和剪切参数测试后,发现10:6和10:7之间的硅胶/松散剂比与人脑组织相似。87%的参与者强烈同意模拟器对于住院医师培训很有用,93%的人强烈同意模拟器帮助他们适应内窥镜的使用。 


结论:
作者创建了一个价格实惠(123美元,不包括3D打印机),易于使用的内窥镜ETV模拟器。以前的模型需要昂贵的软件和昂贵的手术内窥镜,大多数住院医师可能无法使用。相反,这种尝试是利用开源软件来操作和制造患者个体化模具。该模型可以帮助住院医师进步,使他们能够安全地在ETV中使用内窥镜。


模拟内镜模拟三脑室造瘘术


5. 病例报告:可逆性脑室腹腔分流功能障碍与慢性便秘
Reversible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dysfunction and chronic constipation: case report  
DOI: 10.3171/2018.2.PEDS17574


便秘可导致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的短暂性功能障碍。患有脊髓脊膜膨出或脑瘫的患者常常被诊断合并脑积水和神经源性肠病导致的便秘。这些患者更容易发生VPS功能障碍,通常需要手术调整。作者报道了一例VPS术后的6岁女性患儿,该患儿继发于脊髓脊膜膨出的脑积水而植入分流管。患儿进入急诊室时伴有间歇性头痛,呕吐,便秘,腹胀和疼痛。CT扫描显示脑室扩张、腹部X线片显示肠管扩张。在快速灌肠和指检之后,其腹胀和症状得到改善。24小时后进行CT扫描显示脑室缩小。便秘导致VPS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为腹压的间接增加和扩张的肠袢直接阻塞分流管。治疗便秘可以恢复脑脊液的循环,避免手术干预。对这些患者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监测至关重要,因为用于治疗便秘的一些措施也可以增加颅内压。本报告的目的是强调便秘可能导致短暂的VPS功能障碍,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调整,而这类患儿往往反复因为VPS障碍就诊。



6. 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儿童眼眶异位横纹肌样脑膜瘤
Ectopic rhabdoid meningioma of the orbit in a child: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OI: 10.3171/2018.1.PEDS17557


2016年8月,一名11岁男性患儿在作者所在的医院就诊,发现右眼眶肿瘤,该肿瘤位于颞上部(上外侧)并粘附于巩膜。该患者既往史显示曾于2008年6月和2010年7月因为眶内病变在外院接受过2次开颅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神经鞘粘液瘤。在第二次开颅术后,患者接受了右侧眶内的辅助调强放疗(IMRT)。在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前结膜眶切开术进行眼眶肿瘤的全切除。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横纹肌样脑膜瘤。对先前肿瘤切除时获得的组织病理学进行回顾分析,证实病变被误诊为神经鞘粘液瘤,即初始病变为脑膜瘤。患者开始接受口服舒尼替尼治疗,并在随访1.5年时仍未复发。眼眶异位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横纹肌样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膜瘤亚型,占所有颅内脑膜瘤的1%-3%。据作者所知,这是文献中报道的第一例异位眼眶横纹肌样脑膜瘤。推测原因可能是,之前手术使肿瘤在眶内未被IMRT覆盖的部位种植,形成肿瘤。


术前 

 
术后

7. Chiari 畸形I型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脑磁共振成像
Rapid-sequence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Chiari I abnormality  
DOI: 10.3171/2018.2.PEDS17523


目的:
快速磁共振成像(fsMRI)序列是单次自旋回波图像,具有快速采集时间特点,在许多条件下已取代CT扫描。作为评估脑积水和巨头儿童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对需要反复进行检查的儿童而言,这种序列减少了对麻醉的需求,并且更具成本效益。然而,对于评估Chiari 畸形I型(CM-I)患者后颅窝的作用,尚需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fsMRI与常规MRI相比显示小脑扁桃体的作用。


方法:
作者对18名确诊为CM-I儿童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诊断基于常规MRI检查作为金标准,30名无CM-I但出现其他神经外科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纳入条件是常规MRI检查后的1年内,进行fsMRI检查,且期间未予以外科手术干预。两位神经放射学家以盲法回顾这些检查,以确定fsMRI在检测CM-I中的诊断准确性。对于CM-I组,fsMRI和T2加权MRI检查是随机的,盲法评价者在两种检查中进行扁桃体下疝程度测量。


结果:
CM-I队列的平均年龄为7.39岁,其中50%为男性。fsMRI与常规T2加权MRI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为97.8天。44%的受试者在后颅窝减压后进行了成像检查。fsMRI检测C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95%CI 71.51%-100%)和92.11%(95%CI 78.62%-98.34%)。如果仅考虑术前患者,则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增加至100%。作者还进行了成本分析,并确定与T2加权MRI或CT相比,fsMRI具有显着的成本效益。


结论:
尽管存在已知的局限性,但fsMRI可作为CM-I的有用诊断和检查工具。它比常规全程脑MRI更具成本效益,并减少了对幼儿镇静的需求。


T2加权MRI与fsMRI对比


8. 引入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护理流程指南与降低儿童患者的死亡率相关:亚特兰大儿童医院的神经创伤项目案例研究
Introduction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are protocol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in mortality for pediatric patients: a case study of Children’s Healthcare of Atlanta’s neurotrauma program
DOI: 10.3171/2018.2.PEDS17562


目的
相关证据表明应用指南治疗儿童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效果参差不齐。一家儿童医疗系统的多学科团队,依据指南和努力实践,对基于重症监护病房的TBI治疗进行标准化。作者试图调查指南的实施对结果的影响。


方法:
一个多学科小组根据已发布的TBI治疗指南和共识制定了TBI治疗方案,该方案于2011年3月实施。在小于18岁的重型TBI(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患者中,作者回顾性地比较了该方案实施前效果(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和实施后效果(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以及接受颅内压(ICP)监测患者的潜在存活率。评估指标包括死亡率,住院时间(LOS),呼吸机使用时间,临界ICP升高时间(ICP> 40 mm Hg的时间占比或总时间)和出院时幸存者的自理能力(通过WeeFIM评分测量)。使用Student t-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
方案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有71名和121名患者。在方案实施后,死亡率(32%对19%; p <0.001)和危机ICP持续时间(> 20 mm Hg; 26.3%对15%; p = 0.001)降低。WeeFIM出院评分无统计学差异(57.6 vs 58.9; p = 0.9)。住院时间(中位数19.6天; p = 0.68)和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10天; p = 0.24)并未发生变化。


结论:
通过多学科的努力,在儿童医院开展、宣传和实施基于循证依据的TBI治疗方案与改善预后相关,包括提高存活率和缩短ICP升高的时间。这种基于ICP的方案可以作为其他机构的指南,旨在减少严重TBI治疗中的实践差异。


9. 治疗儿童烟雾病的脑-动脉-硬膜贴敷术:100例单中心长期随访
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 for pediatric moyamoya disease: long-term follow-up of 100 cases at a single center
DOI:10.3171/2018.2.PEDS17591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脑-动脉-硬膜贴敷术(EDAS)治疗儿童烟雾病(MMD)的长期疗效以及影响EDAS临床疗效的因素。


方法:
分析在2002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用EDAS治疗的小于18岁的MMD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造影结果和临床疗效。用Kaplan-Meier法估测EDAS术后脑卒中风险。对预测神经功能预后的因子进行评估。


结果:
本研究收入115名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是7.3±4.0岁。家族性的MMD的发病率是11.3%,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比例是1:1.16。一共完成了232例EDAS手术,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54%的患者进行了术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大约80%的大脑半球显示良好或极佳手术效果。新血管形成与耽搁的时间(从症状发作到第一次手术)、Suzuki分期、术前脑卒中(所有的p<0.05)均有显著相关性。有100例病人的临床随访时间达124.4±10.5个月。手术后的10年累积生存率是96.5%,术后脑卒中的风险是0.33%/人年。92%的患者可不伴明显残疾地独立生活。好的预后与Suzuki低分期有关(p=0.001)。年长儿和那些没有术前脑卒中的患者有更好的临床预后(p<0.05)。


结论:
基于长期随访数据,总结如下:EDAS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MMD的治疗方案,能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发作的风险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在低龄患儿中缺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年长患儿则显示出更好的预后。大脑的缺血程度越明显,术后代偿作用越大。长期临床疗效主要取决于术前脑卒中的发生和程度。


10. 神经束的组成对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时尺侧肌皮神经移植(Oberlin移植)的影响
Effect of fascicle composition on ulnar to musculocutaneous nerve transfer (Oberlin transfer) in neonatal brachial plexus palsy
DOI: 10.3171/2018.3.PEDS17529


目的:
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在美国会使大约每1000个存活的新生儿中就有1.5个受到累及,这些受累婴儿中10%-40%有永久性的残疾。这些儿童失去肘关节屈曲功能,一个可能康复的手术选择是Oberlin移植。已发表的数据支持在成年人中使用尺神经束作为供体神经支配尺侧腕屈肌,但是没有相似的有关婴儿的数据发表。本课题研究在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中选择尺侧神经束与肘关节屈曲的功能恢复之间的联系。


方法:
作者对13例婴儿在单一机构接受尺-肌皮神经移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NBPP)NBPP做了回顾性研究。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人口特征、临床表现、主动运动范围(AROM)和外科手术时的电生理监测(IONM)(使用4个尺神经标志肌肉)。标准统计学分析比较特异神经束移植组(1-2个用于腕关节屈曲或手内肌)和非特异神经束移植组(>2个用于腕关节屈曲和手内肌)术前和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这些患儿初诊的平均年龄是2.9个月,他们进行外科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是7.4个月。所有患儿臂丛神经麻痹都是单侧的,其中大多数是女性(61%)、高加索人(69%)、有右侧臂丛神经麻痹(61%)、为Narakas I或II级损伤(54%)。神经束分离IONM记录显示:有6例(46%)婴儿是供体神经束非特异性支配,剩下的7例(54%)患儿是供体神经束特异性支配。在6个月的随访中,肘关节屈曲的AROM改善在特异神经束移植组表现为增加38度,而在非特异神经束移植组增加36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93)。


结论:
特异和非特异神经束移植都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是供体神经束的组成对于早期疗效没有影响。在小婴儿,尺神经束剥离使尺神经面临医源性损伤的危险。本课题数据表明,使用任何运动神经束,特异的或非特异的,会产生类似的结果。减少束内剥离、减少手术暴露时间、减少潜在的供体部位发病,Oberlin移植就可以执行。


11. 以颈椎骨髓炎为表现的汉赛巴尔通体感染的个案报告
Bartonella henselae infection presenting as cervical spine osteomyelitis: case report
DOI: 10.3171/2018.2.PEDS17600


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种与猫抓病密切相关的革兰阴性杆菌。猫抓病通常是自限性疾病,常导致局部淋巴结肿大。在极少数情况下,病人可能会发展为心内膜炎、神经视网膜炎或骨髓炎。颈椎骨髓炎极其少见,尤其是在儿童人群里。迄今为止仅4例由汉赛巴尔通体引起的颈椎骨髓炎的病例报告,这些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在本篇文章中,报告的病例是一个7岁男孩,表现为颈部肿胀,检查发现第2-4颈椎椎旁汉赛巴尔通体脓肿伴第3颈椎骨髓炎并向硬膜外扩展。据作者所了解,这是文献中第一例成功保守治疗的颈椎汉赛巴尔通体感染的病例


12. 儿童各年龄组侧面寰椎齿状突间距离不对称的评价:正常值
Evaluation of lateral atlantodental interval asymmetry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 normative value
DOI: 10.3171/2018.2.PEDS17694


目的:
标准的放射影像学对正在发育的儿童脊柱的测量值,其启示作用是不完全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侧寰齿间隔(LADI)不对称的正常范围,以及明确其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差异性。


方法:
从2005年至2017年,在莱利儿童医院一共有3072名0-18岁的儿童进行颈椎CT扫描。这些儿童通过性别和年龄(以年为单位)被分成39组。根据这种分组,在每一组的儿童中随机选择,直到每一组有15个儿童被选出并进行测量(定额取样)。本研究共包含540名患儿。在CT轴向平面C-1中侧水平进行左右直线测量。


结果:
右侧和左侧LADI(侧寰齿间隔)的总体平均差异是0.09±1.23mm(范围从-6.05到4.87mm)。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间,该巨大的不对称差异毫无统计学意义。组内相关系数为0.805(95%置信区间是0.779-0.829)。


结论:
侧寰齿间隔(LADI)不对称在无临床症状的儿童中并不罕见。这种不对称的程度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没有显著的差异。对LADI不对称的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并易于执行。儿童神经外科医生、急诊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在解读颈椎CT扫描时应注意不对称的正常范围,这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进一步的动态CT或MRI检查。


13、一例2岁患儿外伤性腰椎骨折半脱位伴侧位滑脱的椎板下固定
Sublaminar fixation for traumatic lumbar fracture subluxation with lateral listhesis in a 2-year-old patient
DOI: 10.3171/2018.1.PEDS1648


小儿脊柱外伤因其病例的罕见、儿童解剖特殊性及脊柱处于生长阶段等因素,使得外科医生难于制定治疗方案。由于缺乏适合的手术器械,手术固定因外伤引致的不稳定的儿童脊柱是一种挑战。本文展示了一种手术方法及一例相关病例,可能提供一种新颖的、损伤更小的固定方法。2岁女性患儿,外伤致L1-2骨折半脱位,CT可见侧位滑脱、骨折断面以及椎体处完整的骨生长板、椎弓根及后部各结构。MRI示严重的韧带损伤、脊髓圆锥受压及一处硬膜外血肿。患者双下肢活动不对称。考虑到畸形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的严重程度以及稳定结构的破坏,作者决定行双侧椎板切开术以解除L1-2节段的压迫,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并使用双向编织聚酯缆绳行双侧椎板下固定以缓解畸形并保护骨生长板。由于关节面被破坏,还使用自体移植物及同种异体移植物进行了L1和L2后外侧骨皮质移植。在42个月的随访中,影像学显示L1和L2融合对合良好,固定物随后被移除。患者双侧力量、走动均对称,可保持直立。其骨骼与椎管同其他节段一样持续生长。


14. 神经肌肉脊柱侧凸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isk factors in neuromuscular scoliosis surgery
DOI: 10.3171/2018.2.PEDS17724


目的:
神经肌肉脊柱侧凸畸形的矫正多伴随高发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评估与神经肌肉脊柱侧凸手术矫正相关的并发症, 并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在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脊柱融合方法治疗神经肌肉侧凸的102例单中心患者的数据,随访时间至少为6个月。对至少随访2年的患者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单元和多元回归分析, 以及二元相关模型和t检验, 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群体中有53名男孩和49名女孩, 接受手术的平均年龄为14.0 岁(± 2.7 SD, 范围7.5–19.5 年)。最常见的诊断是脑瘫 (26.5%)、脊髓损伤 (24.5%) 和神经纤维瘤病 (10.8%)。分析显示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7% (27名病人共37例并发症), 其中81.1% 为严重并发症 (n = 30), 轻微并发症18.9% (n = 7)。并发症的预测因素包括:卧床状态 (p = 0.037),术中失血增加 (p = 0.012),手术时间增加 (p = 0.046), 随访中加重的骨盆倾斜 (p = 0.028), 随访中明显的矢状剖面侧移 (p = 0.048)。肺疾病 (p = 0.001), 既往手术史 (p = 0.013), 癫痫病史 (p = 0.046), 脊髓脊膜膨出的诊断 (p = 0.046), 术后体重增加 (p 0.005),随访中腰椎前凸加重 (p = 0.015)是预测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结果表明, 在神经肌肉脊柱侧凸手术中,既往有肺疾病史和较多术中失血的患者更易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


15. 病例报告:胼胝体部分切开术后电生理检测发现两侧功能连通性的保留
Preservation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fter partial corpus callosotomy: case report
DOI: 10.3171/2018.2.PEDS17549


过去的研究对于脑胼胝体离断术后对大脑两半球间功能连通性的影响存在分歧。这些利用多种神经电生理方法和功能磁共振开展的胼胝体连通性的研究发现了相矛盾的连通性的降低。本文作者研究一例病人的部分胼胝体前部连接,将多对皮质脑电电极放置在左右半球的对称位置。利用弥散张量成像及常规磁共振判断直接的胼胝体连接是否已被切断或保留,据此将电极进行配对整理,并且通过相位固定值估算不同脑区域配对电极间的功能连通性。研究发现, 胼胝体切开部位和完整部位的电极检测显示,所有频带均没有显著的差异。结果可能意味着胼胝体并不是两侧大脑半球同一区域间功能连接的唯一通路。这种半球间的同步性可能与癫痫发作的中断有关。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