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遭遇两例带子瘤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可谓才出龙潭,又入虎穴,胆颤心惊,万幸圆满!关于子瘤,我很久以前写过处理经验,非敝帚自珍不肯示人也,皆因有待酝酿斟酌,故迟迟未脱稿。
病例1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第一例患者,男,45岁,因突发头痛、呕吐4小时于2018.4.1急诊收入院,头CT示SAH。有肾移植病史,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肾动脉支架术后,长期服用波立维。于2018.4.2行全脑动脉造影+栓塞术。
CT示SAH。
左颈内动脉造影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母瘤较小,呈漏斗状;子瘤稍大,自瘤颈处与母瘤呈犄角状发出。A2段双干。
瘤体测量,母瘤1.5mm×1.3mm,子瘤2.3mm×2.7mm,宽基底。
左ACA A1段直径3.0mm,A2段直径2.3mm。
右颈动脉造影显示右侧ACA A1段未发育。
手术步骤
栓塞步骤:①先栓子瘤;②支架辅助下栓母瘤,因母瘤基底宽,拟用传说中的半密网支架LVIS 3.5×15。像这种微小动脉瘤的栓塞,必须要有稳定的支撑系统,所以6F Navien中间导管加长鞘是必备的。
Headway 21支架导管在Synchro 14微导丝引导下送达左ACA A2段,备放支架。Echelon 10微导管头端塑成S形,在Synchro 14微导丝引导下送入子瘤。
先填塞子瘤。
子瘤填塞满意。
将Echelon 10微导管撤出,将其头端改塑成C形(注意子瘤和母瘤的生长方向不一样,所以处理它们所需的微导管头端的塑形也不一样),超选入母瘤后,释放LVIS支架覆盖母瘤的宽基底。
依次填入直径1.5和1的超微弹簧圈完全栓塞母瘤。有半密网支架的保护,不担心超微弹簧圈逃逸,但仍然需要精细调整弹簧圈才敢解脱。
术后左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和蒙片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前交通动脉畅通。
术后左颈内动脉造影正位和侧位
病例2
第二例患者,男,77岁,因突发头痛、呕吐6小时于2018.3.29收入院,头CT示SAH。于2018.4.3行全脑动脉造影+栓塞术。
3.29发病时CT显示SAH量大。
4.3复查CT显示出血吸收满意。
CTA显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迂曲,路径条件差。
右颈动脉造影显示右侧ACA A1段未发育。
左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A2段双干。路径迂曲。
以RAO 45°+CAU 35°为工作位,能清晰显示较大的圆形子瘤和微小三角状的母瘤。
手术步骤
栓塞步骤跟第一例大同小异:①先栓子瘤;②LVIS支架辅助下栓塞母瘤,只不过第一例支架是置放于同侧A2段,第二例支架要置放于对侧A2段。支架是置放于同侧还是对侧A2段,取决于母瘤基底更偏向累及哪一侧。第二例颈内动脉起始部有一S形弯曲,6F Navien中间导管在Rebar 27导管引导下好不容易才越过该S形弯曲到达颈内动脉岩骨段。
Headway 21支架导管经左ACA A1段-前交通动脉送入对侧A2段,备放支架。
Echelon 10微导管头端塑成S形,在Traxcess 14引导下送入子瘤。
子瘤填塞差不多后,微导管头端自动退到子瘤和母瘤交界处。
经预置的Headway 21导管释放LVIS 3.5×15支架于左A1-前交通动脉-右A2内,支架中部推密呈灯笼状,覆盖微小尖顶状母瘤的宽基底。
支架释放后造影评估
在支架保护下填塞母瘤。
母瘤填塞满意。
术后左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前交通动脉畅通。蒙片看瘤体变肥了有木有?后怕!
体会
这是两例带子瘤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第一例子瘤位于母瘤瘤颈处;第二例子瘤位于母瘤瘤底,母瘤呈浅幅而宽基底的尖顶状。两例子瘤体积均大于母瘤。对于这种特征的前交通动脉瘤,原则应该是先消灭子瘤,再在支架辅助下搞定母瘤。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建议使用长鞘加中间导管作为支撑系统,以保障微导管头端的稳定性;支架建议选择半密网编织型,与雕刻型支架相比能更可靠地禁锢微小弹簧圈。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