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1日发布 | 1773阅读

病例分享| 颅内动脉瘤栓塞攻略之微导管塑形(三)

吕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相关回顾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上回书末尾留的悬案,本回简短说。



病例一


患者男性,54岁,以SAH于10.29急诊收入院。



CTA显示左前交通动脉瘤,左侧ACA A1段比右侧A1段发达。



手术步骤


进行DSA+介入治疗,DSA证实左前交通小动脉瘤。




Echelon 10微导管头端用塑形针塑成8字形


熏蒸、冷定型后变成我们需要的S形。



工作位路如上图,微导管顺利送入瘤腔。


微导管超选动脉瘤



经微导管依次送入ev3 QC-2-4-3D,QC-1.5-3-Helix,QC-1.5-1-Helix,完全栓塞动脉瘤。



结果



术后左颈内动脉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


那位看官问了,本例跟上回书的病例同为破裂性微小前交通动脉瘤,微导管塑形也是如出一辙的S形,那么,二者有不同之处乎?书中暗表,有!唯有细看微导管超选视频,方能明鉴,上回书是微导管头自行进入瘤腔,本回书是微导丝引导微导管进入瘤腔,哪种方式更好呢?还是那句话,黑的猫还是白的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管先行还是丝先行,动脉瘤不破就行!


讲罢前交通动脉瘤,接茬儿讲另外一种常见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确切地讲,后交通动脉瘤更多是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也有纯粹长在后交通动脉上的,但很少见。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或曰C1段动脉瘤(按颈内动脉五分段法),也有称C7段动脉瘤(按颈内动脉七分段法),实际上囊括了后交通动脉瘤(绿箭)、脉络膜前动脉瘤(蓝箭)和血泡状动脉瘤(黑箭)。根据动脉瘤不同的生长方向,微导管头端可以是C形(绿虚线)、直头或45°预塑形(蓝虚线)以及S形(黑虚线)。


在极端情况下,我使过三微管技术栓塞不规则后交通动脉瘤,此时需要把微导管头端塑成不同的曲度,使之定位于瘤腔内的不同区域,以达到分区栓塞动脉瘤并保留胚胎性后交通动脉的目的。




病例二


马上进入实战!患者女性,44岁,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





CTA显示右侧ICA后交通段动脉瘤。



手术步骤



Echelon 10微导管被塑形针塑成曲别针形


熏蒸、冷定型后抽出塑形针,微导管头反弹为我们需要的C形。


Rebar 27支架导管进入右侧MCA M2段后,Traxcess 14微导丝引导Echelon 10微导管进入瘤腔。


在瘤底的子瘤内填入一枚QC-1.5-2-Helix后,跨瘤颈释放Neuroform EZ 3.5×20。



在支架保护下,继续填入QC-1.5-2-Helix,1.5-1-Helix,1.5-1-Helix,完全栓塞动脉瘤。



结果


术后工作位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脉络膜前动脉畅通。用了我们的小窍门,脑血管痉挛也明显缓解。



术后右ICA正位造影和蒙片



术后右ICA侧位造影和蒙片


每当栓塞微小动脉瘤,人立台上,必屏息静气,目不转睛,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术毕下台,长舒一口气,甫觉汗流浃背,但求不辱使命。今夕方唱罢,明朝又登场,欲知后事如何,



往期回顾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