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Matsushima T, et al. J Neurosurg. 2018 Feb 2:1-11. doi: 10.3171/2017.7.JNS17517. [Epub ahead of print]】
Albert L. Rhoton Jr教授是显微神经外科领域的先驱者。过去半个世纪,他致力于神经显微解剖的研究,创建神经显微外科实验室,带领实验室研究员撰写和出版约500篇著作。他的研究成果是显微神经外科发展的基石。日本福冈国际健康与福利大学和福冈山王大医院神经科学中心的Toshio Matsushima等回顾Rhoton教授生平的主要工作、他的160篇论著以及他与实验室研究员的合作精神,阐述Rhoton教授对世界显微神经外科的贡献。文章发表于2018年2月的《J Neurosurg》上。
由Rhoton教授及其119名研究员、4名插画师完成的大量优秀作品选入专著《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及《Rhoton文献集》(图1、表1、表2)。从历史角度回顾Rhoton教授50年工作生涯中发表的论著,可以领会到Rhoton教授研究思路的进程,大概分为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的开端、普通神经外科基础解剖研究、颅底解剖研究、大脑纤维束解剖研究和新技术辅助的解剖研究等五个阶段。
图1. Rhoton教授实验室的显微神经解剖研究员。A.第一届国际显微外科解剖研讨会留念,摄于2002年10月,日本松本;B.庆祝Rhoton教授在佛罗里达大学执教40年,摄于2012年1月,美国盖恩斯维尔;C.第二十七届北美颅底协会年会留念,摄于2017年3月,美国新奥尔良。
表1. 119名研究员国籍。
表2. 4名插画师介绍。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的不同阶段的成果都体现在Rhoton教授及其研究员完成的论著中,并以封面图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杂志上(图2)。他和同道们绘制的脑结构显微解剖插图细腻、清晰,注释明确无误(图3)。
图2. Rhoton教授及其研究员的10幅插图,以封面图形式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图3. 主要神经解剖作品例举。A.1968年,Rhoton教授第一幅左侧内听道显微解剖的黑白图;B.1980年,听神经瘤与第七、八颅神经之间的关系,标注面神经位于肿瘤前;C.1979年,蝶窦内神经与血管之间的毗邻关系;D.1976年,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回返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E.1990年,海绵窦手术入路。
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Rhoton教授是梅奥诊所的一名成员,在没有精良的技术设备条件下,开始用猴子进行颅神经解剖研究。随后,他解剖尸头和颞骨,详细描述颅神经的解剖变异。1972年,他到佛罗里达州的盖恩斯维尔,任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外科病区主任。1975年,筹款创立Theodore Gildred显微神经外科实验室。通过对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彩色硅胶灌注尸头的精细解剖中,精美地呈现大脑的显微解剖结构。他早期阶段的最伟大工作之一是开展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保护面神经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经蝶入路治疗垂体瘤迅速发展,Rhoton教授开始进行鞍区和海绵窦的解剖。20世纪70年代末,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得到推广的形势下,Rhoton教授关注颅内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显微解剖研究,率先绘制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回返动脉复合体解剖插图。20世纪70年代,临床上进行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Rhoton教授也在尸头的后颅窝对颅神经与动脉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桥脑小脑角区的解剖。他首次揭示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毗邻关系。接着又阐明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对面神经出颅前与相邻动脉的走行分布作详细说明。
普通神经外科基础解剖研究:20世纪80年代,Rhoton教授将其研究拓展至大脑脑室系统、颅内静脉、枕骨大孔、小脑幕切迹和脑池等解剖结构。对脑室系统的研究不仅关注其结构解剖,还探讨达到脑室内病变的新入路。
颅底解剖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早期颅底外科的发展,Rhoton教授再次对海绵窦、眶、颞骨、颈静脉孔和枕骨大孔进行研究,拓展更多的颅底新入路。在这一时期,开始使用彩色图片和插图一步一步的展现尸头解剖过程。为了奠定Dolenc入路处理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解剖基础,Rhoton教授研究多种到达海绵窦和毗邻区域的手术入路。在研究颈静脉孔区入路的过程中,Rhoton实验室共经历三个时期:首先是1975年,主要是解剖该区域的颅内部分;其次是1997年,研究颈静脉孔区的颞骨侧的结构;最后是2016年,回顾所有的手术入路方法。20世纪90年代末,Rhoton教授开始对3D技术成像产生浓厚兴趣,他认为3D技术成像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加深对颅底结构的理解。1993年至1995年,他的研究员Toshiro Katsuta开始将立体成像技术用于显微解剖。1998年,他们首先在论文中对颈静脉孔区解剖进行3D成像展示。2000年左右,3D技术风靡Rhoton实验室。2006年,在发表的著作中详细介绍3D成像的经典解剖作品。2007年,全3D模式展示颞骨及毗邻区域的解剖和手术入路。2015年,在神经外科专业教育中应用和发展3D技术。
大脑纤维束解剖研究:Rhoton实验室运用Klingler纤维束分离技术,研究大脑纤维束走行,并结合3D技术精美地展现出来。
新技术辅助的解剖研究:20世纪末,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已经成熟,在21世纪初期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Rhoton实验室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无创或微创的神经内镜手术、术中辅助导航系统、血管内栓塞治疗、听觉诱发电位的电极脑干植入及深部脑刺激等。在这期间,Rhoton实验室接收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整形外科医师和耳鼻喉科医师研修和合作。颅底和颅神经的3D交互模型在这种环境中建立起来;相关的视频合集也在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官网不断更新。
许多人认为Rhoton教授的《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专著问世,似乎是显微神经外科的解剖研究完成。其实不然,Rhoton教授从颅脑浅表结构到颅底解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脑实质内的解剖,直到他生命晚期才开始,而由于技术上的难度未能完成。他强烈希望研究穿动脉在颅内的分布,如脉络膜前动脉和M1段的穿动脉。Rhoton教授在50年的工作生涯中,与时俱进。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他解剖研究海绵窦超过7次。他强调,未来将会有更新、更好、更安全的技术用于继续开展显微神经外科的解剖研究。他期望显微神经外科解剖能为更多的神经外科医生熟悉,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神经外科医生在术前能通过电脑学习和掌握手术过程的解剖知识。
Rhoton教授毕生追求安全、精确的手术操作技巧,他对显微神经外科解剖研究所作出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认为,显微神经外科解剖训练是神经外科医生所要遵循的学习和成长路线。通过尸头解剖获得解剖知识对年轻的神经外科医师来说是必需的,在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编译,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徐涛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即可观看Rhoton系列解剖视频